16年的一个冬天的黎明,当我在大连铁路医院接过护士送过来的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看着里面满月般光亮的婴儿的脸,淡淡的眉毛、漆黑的头发软软地耷在前额、紧紧抿着红宝石一样精致的小嘴,一种异样的情感弥漫了我的全身。这就是我的儿子,从现在起,我是一个母亲了。那是一个我曾经害怕、其至想拒绝,却又被诱惑着吸引着的结果。经过十月怀胎的等待,我终于成为一个母亲了。我低下头轻轻地亲亲他的额头,想对他说:“对不起,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来了。从现在起,你是我的儿子,你知道吗?你愿意我做你的母亲吗?”他却没有睁眼,似乎对我的热情欢迎不屑一顾。他张开了嘴,寻找着,我知道他寻找什么,我笨拙地把我的乳头塞进了他的嘴里,他立即拼命地吮吸起来,我的胸部一阵痉挛,乳汁自然而然地被吮吸着流进了他的嘴里。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从此以后,他将在我的怀抱中成长,在我的怀抱中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步。婴儿时期的儿子,几乎总是能够给我和丈夫带来各种惊喜,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使我们感到生命成长过程的神秘和惊奇,都能让我们欢笑和畅想。我们都成长在多子女的家庭;成长在物质颐乏的时代;成长在被社会被父母漠视还认为理所当然的年代,因此,我们与所有的独生子女父母一样,决心给儿子一份完整的爱,让他有一个不留遗憾的童年和少年。尽管工作很忙,尽管养育孩子很琐碎、很累人,但我们坚持自己来做这一切。儿子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变化,对于我来说,那都是歌、是诗,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把儿子的成长写下来,从儿子一出生那天起,我就有了这种欲望和冲动。开始的时候,我每天为儿子记日记,后来便将儿子的趣事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写成随笔寄给一些报刊,没想到,这些白描式的完全真实的叙述,竟然很受读者欢迎。1992年,儿子上学了,成为一个小学生,用他稚嫩的步伐开始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我们的责任、烦恼和困惑也在增加。我发现,作为家长,我们常常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新闻媒体大力宏扬素质教育,提倡让孩子快乐成长、自由成长,尽情玩耍,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竞争的失败就可能意味着退出社会舞台,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一方面,媒体在宣传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成长,比如让低年纪孩子自己上学,独自面对各种挑战,据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另一方面,社会上的确存在着灾难的隐患,比如车祸、校园抢劫和伤害事件,还有拐卖人口现象。虽然这些灾难在整个社会中发生的概率很低,但如发生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孩子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幸。一方面,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老师。这些概念对于孩子来说暂时是抽象的,但他们接触到的人和事却常常与教科书上所说的不相符合。因此,如今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格外艰巨、格外因难。你不能说信息是错的、宣传是错的、老师是错的,但还要孩子能接受你的观点,等他长大一点的时候,能认同你的观点。这个教育过程很复杂很曲折很辛苦很漫长,需要我们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恒心,还有信心,认为自己观点正确的信心。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就可能使孩子与社会与学校与老师产生尖锐矛盾,甚至还可能发生悲剧和灾难,这样的事情我们听的真是太多了。每发生一起,为人父母者,都会心惊肉跳,都会不由自主地祈祷,让我们的孩子平安!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顺利、健康的成长是成龙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了夯实这份基础,我和丈夫用科学知识、人生经验引领着儿子在人生的路上循序渐进。我把每一次、每个阶段教育孩子的过程和结果写了下来,当这些文章在报纸、杂志刊出后,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和感慨。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健康地、顺利地、正常地长大了。正是他成长过程个的一个个矛盾,一次次的解决,组成了这本家庭教育随笔集。这本书既不是孩子上外国名牌大学,或者获得某种大奖后家长所做的经验介绍,也不是学者、专家高屋建瓴式的宏观指导。它只是一个母亲面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问题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手段,只是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困惑、惶恐后的心灵的真实坦白。我想,只要你为人父母,或者你准备将来为人父母,这本随笔集,都会引起你的共鸣和思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我走的弯路你不必再走;愿我的这本小书能给为人父母者提供一点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提供一点家教的思路和理念,那将是我非常非常高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