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对技术悲观主义作了系统的思考。1.存在技术悲观主义吗?提出这个问题看似幼稚,但深究起来却发现这是技术哲学理论研究视野中的一个盲点。因为在我们谈论技术悲观主义时,对它的本质、划界标准、产生背景、价值功能等并不清楚。历史地分析,技术悲观主义古已有之。在古代,中国的老庄学派就把技术看做伤风败俗的“奇技淫巧”、道德沦丧的罪魁祸手。近代西方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卢梭更是在技术造就人类文明取得辉煌成就的欢歌声中,首先举起了批判的大旗。自卢梭以后,对技术的批判就不曾停止过,而且技术越发展,对技术的批判和指责越强烈。特别是20世纪的人文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以及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主义、罗马俱乐部、后现代主义和相当一批科学家、技术专家乃至公众等对技术批判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因为“技术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力量,它开始染指于人类历史的根基,而且正在向人类历史注入极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技术悲观主义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技术观,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只不过由于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生活体验不同、价值追求不同,而对技术的恐怖心理、批判程度表现不同。其极端表现便是彻底否定技术的作用,主张放弃技术,远离现代文明,退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2.技术悲观主义何以存在?技术悲观主义的产生,既有技术自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社会、文化的背景。笔者认为,技术的自然属性与其社会属性是技术本身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在技术现代化和技术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断被放大和强化,从而走向了对立的两极,导致了技术和社会(人性)的双重异化,引起了技术决定论与技术中性论的纷争、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断裂。笔者认为,技术悲观主义的产生,除了技术应用的负面后果(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物种消失、核武器恐惧、贫富悬殊、战争不断等)是其重要原因外,它还与技术手段的目的化、技术价值的负荷性、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相关。3.技术悲观主义有价值吗?技术悲观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的心理倾向,它是根植于人的潜意识深层的一种忧患意识;作为一种理性存在,它是一种否定性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方法,它是技术理性批判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是技术两重性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技术悲观主义的合理性,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可借鉴之处:第一,技术悲观主义反映了主体的能动性、批判性和建构性。第二,技术悲观主义揭示了技术化社会的内在缺陷。第三,技术悲观主义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