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1984~1999年数据资料的实证研究获得如下有价值的结论:①我国货币供给冲击是引发GDP和物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且效果显著,货币政策在中国不具备中性,我国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支持型;②信贷配给机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③基础货币的总量和结构与央行备付金利率、一年期再贷款利率、一年期金融机构贷存款利差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高度相关;④我国正负货币供给M2的实际值扰动在10%的置信度下对GDP的影响结果具有对称性;⑤名义货币供给对名义GDP和物价的作用时滞分别为5个月和7个月;⑥我国LNMR和利率与LNM2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⑦实际利率通过M2作用于GDP和物价的效能要比其直接作用的效能好,实际利率是引发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次要原因,基础货币是引发货币供应量变化的首要原因等。该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丈结合规范分析,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由调控变量与调控方式构成,其中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变量是基础货币和利率,中间目标变量是M2(观察M1),调控方式应以“单一规则”为主,“相机选择”为辅且使两者实现有效匹配的运行机理;最后还构建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运行的动力、约束、决策和调控机制以及各机制协调运行的和谐机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