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到达的北京、我负责庞大的并有十七个中国伙计的照相馆所在的北京,作为旧中国的中心,已是处于衰落时期。1421年,这座城市在明朝永乐年间成为中国的首都。它是明代建设的几座城市中的最后一个,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控制着通往蒙古和东北的道路。到了1933年,这座有着宏伟城墙的城市,它的门楼和外护城河仍然没有变化,基本保存完好。它的人口,尽管比巅峰期少,但仍然在一百万以上。赫达·莫里逊(1908-1991),是阿拉斯泰尔·莫里逊夫人,乔治·欧内斯特·莫里逊的儿媳。她1946年离开中国后,在波罗洲的沙捞越居住了差不多二十年,后来移居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这本拍摄于1933年至1946年间的珍贵相册,为我们考察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以前的老北京生活,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素材。摄影家赫达·莫里逊,1933年离开纳粹德国后负责一家在北京的德国照相馆的工作。书中数量众多的照片展示了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或工作,或享受生活的社会风情,也表现出赫达·莫里逊对中国人的同情和关心。有关建筑的照片为已经改变或是不复存在的建筑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材料,而在北京城周围以及西山所拍的照片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