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作者在这部前后长达四十年所写的作品中,塑造了眼明心亮的小记者小灵通的可爱形象。作品通过小灵通三度漫游未来的种种见闻,多角度、全方位、生动有趣地展示了未来的美好景象。片断:“假如记忆能够移植……”我给洪大夫他位阵大笑笑懵了。在一片大笑声中,我也只得跟铁蛋一样傻乎乎地傻笑着。其实,我跟铁蛋一样,不明白洪大夫他们笑什么。笑罢,洪大夫才言归正传,对我说:“小灵通,这一回小虎子应该成为你的采访对象。”小虎子一听,连连摇头:“小灵通,洪大夫才是你的采访对象。我抓住时机,向洪大夫发问:“洪大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洪大夫反过来问我:“小灵通,你读过《三国演义》吗?”我答:“当然读过呀!”洪大夫问:“你知道那个张松吗?”铁蛋这时冷不丁地插嘴说:“我只知道肉松、鱼松。”铁蛋插科打诨,惹得大家大笑。等大家笑罢,我说:“张松是西蜀之主的刘璋手下的谋士。”洪大夫问:“不错。那你就说说张松使得曹操撕碎《孟德新书》的故事。我正要说,小虎子抢着说了起来:“刘璋派遣张松去见曹操,曹操主簿杨修出示曹操新著《孟德新书》。张松一目十行看罢,就说曹操此收乃是抄袭战国时无名氏的《孙子十三篇》。杨修不信。张松说,这本书连‘蜀中小儿’都会背诵。张松说罢,就背了起来。杨修手持《孟德新书》一核对,张松从头背到底,一字不差。这事传到曹操耳中。曹操说,我的《孟德新书》刚刚完成,并未传世,张松怎么可能一字不差背出来?也许,《孟德新书》真的跟《孙子十三篇》暗合。于是,曹操把自己的《孟德新书》撕得粉碎。“洪大夫问:“曹操真的抄袭《孙子十三篇》吗?”我答:“其实,压根儿没有《孙子十三篇》这部书。那是由于张松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尽管一目十行,但是能够过目不忘,所以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洪大夫说:“《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张松,是进行了夸张的艺术加工。实际上,谁都做不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不过,如今小虎子是个例外,他比张松还张松,能够背诵整本《英汉词典》,整本《辞海》,甚至背诵整套《中国大百科全书》!”如果我刚才不是亲眼看了洪大夫对小虎子的测试,我简直不可能相信小虎子会成了“当代张松”!不过,小虎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我的心中始终是一团谜。直到这时候,洪大夫才点穿了谜底:“小灵通,从时光隧道那一头传来的消息,在1999年高考的时候,作文的题目……”这一下,我马上明白了:“题目的《假如记忆能够移植》。您是不是给小虎子‘移植’了‘记忆’?!”洪大夫大笑道:“小灵通不愧为小灵通,一点就通。时光隧道那一头的‘假如’,在我们未来市变成了现实——我给小虎子移植了记忆。”我凭借记者的职业本能,理所当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采访机会。我立即追问道:“‘记忆’究竟怎么‘移植’到小虎子的脑子中去呢?”洪大夫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像首饰盒那样精美的小盒子,一打开,里面珠光宝气璀灿夺目——一片片比芝麻还小、比鱼鳞还薄的金属薄片,银光闪闪。假如吹一口气,恐怕就会把这些薄片吹跑。正因为这样,洪大夫戴好了口罩,用大头针小心翼翼地指着其中的一小片说:“这是最新版的《英汉词典》。”什么?砖头一般厚的《英汉词典》,“浓缩”成了这么一丁点儿?“这是最新版《辞海》、《唐诗宋词大全》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是‘未来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景物描写辞典》。这是《历史大全》和《地理大全》……“洪大夫一一介绍道。“这是用金子做的,还是用银子做的?”连铁蛋都看得入迷了。“这是用硅片做的,叫‘记忆芯片’。”洪大夫说着,在电脑屏幕上显示这些“记忆芯片”的放大照片,哇,上面密密麻麻刻着细细的线路,看上去像一座错综复杂的特大城市的地图。“把‘记忆芯片’移植到人的脑子中,人就能记住‘记忆芯片’上所有的内容。小虎子最近住院,就是为了在脑子里‘安装’这些‘记忆芯片’。刚才,我是在给小虎子做‘安装’后的测试。”洪大夫终于“竹筒倒豆子”,说清了测试的缘由。沉默许久的小虎子,这时插话说:“这就叫‘没病住医院’——在电话里,我没办法跟你说清楚。”我听罢,笑道:“这么一来,上学变得多轻松,甭背英文单词,甭记历史年代,甭记地理数据——什么欧洲的面积、美国的人口、俄罗斯的钢产量、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度……全都不必死记硬背了!”洪大夫:“是呀。这么一来,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凡是记忆性的课程,全部删去。”我很高兴地说道:“我们那里天天在说‘中小学生的书包太重’、天天在呼吁‘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天天不见成效。洪大夫,如果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像小虎子那样移植了‘记忆芯片’,功课起码可能减少一半。”洪大夫说:“小虎子还是一个‘试验品’。我在电脑网络上登了启事,说是要征求一个少年志愿者,进行记忆移植试验。第一个勇敢地给我发来‘伊妹儿’的,就是小虎子!”小虎子这时问道:“洪大夫,我的测试通过了,现在我能不能出院回家?”洪大夫点了点头说:“可以。”一听这话,小虎子和我,还有小燕和铁蛋,都一齐吹呼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