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装裱工艺的历史源流
第二节 装裱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装裱工作的意义和装旅工作者的修养
第四节 书画装裱的基本标准与要求
第五节 谈书画装裱的精度
第六节 装裱书画的环境
第七节 怎样学习装裱
第二章 装裱书画的设备、工具及材料
第一节 设备
第二节 工具
第三节 材料
第三章 装裱书画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制作浆糊
一、洗粉
二、冲制
三、使用前的调配
第二节 托染绫绢
一、断绫子
二、配托纸
三、清托法
四、混托法
第三节 托染料纸
第四节 托锦绫
第五节 其他准备工作
第六节 托料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装裱书画的款式、规格及镶料配色
第一节 款式与用料
第二节 裱件规格的设计
第三节 下料规格表
第四节 镶料的配色
第五章 装裱书画的程序
第一节 托心
一、配托纸
二、湿托法
三、飞托法
四、搭托法
五、绢地书画及拓片的托心方法
六、挖补
七、托心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第二节 方心
一、起心
二、方心
三、方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下料
一、立轴的下料
二、横披的下料
三、对联及条屏的下料
四、镜心的下料
五、下料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镶活
一、镶距
二、全绫镶
三、全锦绫镶及全锦镶
四、半绫镶
五、纸绫边镶
六、全纸镶
七、挖绫镶
八、多绫镶
九、宋式镶
十、对联及条屏的镶法
十一、横披及镜心的镇法
十二、加镶绶带
十三、加镶锦牙
十四、加镶诗堂
十五、镶活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齐边
第六节 回边(包边)
第七节 折贴串口
第八节 覆背
一、配覆背纸
二、配包首
三、座覆
四、搭覆
五、墙覆
六、覆背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第九节 下挣子
第十节 砑光与剔边
第十一节 批串与量杆
第十二节 制杆
第十三节 上杆
第十四节 拴绦与系带
第十五节 检验与修整
第六章 巨幅书画的装裱程序
第一节 托心
第二节 方心
第三节 下料与镶活
第四节 覆背
第五节 上装板
第七章 手卷的装裱程序
第一节 手卷的结构
第二节 手卷的下料及配色
第三节 手卷的镶法
第四节 手卷的边际整饰
第五节 手卷的覆背
第六节 手卷的上杆
第八章 册页的装裱程序
第一节 开板式册页
一、开板式册页的几种形式
二、开板式册页的结构
三、配色与下料
四、托背纸
五、挖投法
六、五镶法
七、经折式册页的覆背
八、册页的边际整饰
九、折连装面
十、拓片装册
第二节 散装式册页
第三节 空白册页
一、空白册页的形式与结构
二、空白册页纸的托制
三、空白册页的齐口与折连
第九章 古旧书画的揭裱与修复
第一节 闷润
第二节 洗心
第三节 揭心
第四节 修补
第五节 托心
第六节 处理返铅
第七节 全色
第八节 嵌折
第九节 揭裱古旧书画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书画裱件变形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节 伸展与收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镶料与背纸的选用
第三节 浆糊的使用与裱件的变形
第四节 操作方法与裱件的变形
第五节 天地杆与裱件的变形
第六节 季节 、天气与裱件的变形
第七节 裱件幅面形成褶痕的原因
第八节 裱件卷起后两端不齐的原因
第十一章 急就裱、洋纸行活书画的装裱及其他
第一节 急就装裱法
一、下料、配覆背纸
二、托心与方心
三、镶覆
四、齐边、上杆
第二节 洋纸行活书画的装裱
第三节 各类板面的糊制
第四节 砂筒的制作方法
第十二章 怎样装裱挂图
第一节 拼接
一、裁接边
二、分组
三、第一次拼接
四、第二次拼接
第二节 镶活
一、方裁图边
二、下料
三、润图
四、镶活
第三节 覆背
第四节 上杆
第五节 折叠式旅法
第十三章 书画的包装
第一节 书画包装的形式与品类
第二节 木制书画盒
第三节 锦糊书画盒
第四节 纸板书画盒
第五节 书画袋
第十四章 从装裱与收藏角度谈中国书画的用纸、用墨及用色
第一节 书画的用纸
第二节 书画的用墨
第三节 绘画的用色
第十五章 中国书画的收藏与鉴赏
第一节 怎样收藏书画
一、书画裱件的保存方法
二、书画心的保存方法
三、书画裱件的悬挂、展视与收卷方法
四、收藏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论中国书画的收藏价值
一、作者的名气、作品的水平与收藏价值
二、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作品的欣赏价值
四、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作品的经济价值
第三节 漫谈中国书画的欣赏
第四节 中国书画鉴定之管见
一、作者的风格与特点
二、作品的时代特征
三、题款、印章 及年号
四、书画的纸地与绢地
附录一 唐·张彦远《论装背褾轴》注译
附录二 家·周密《绍兴御府书画式》注译
附录三 明·周嘉胃《装潢志》注译
附录四 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注译
附录五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摘录注译
后记
再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