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经济学基本知识
1.1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1.1.1稀缺问题
1.1.2需求与供给
1.1.3本学科的划分
1.1.4宏观经济学
1.1.5微观经济学
1.1.6用图表说明经济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
1.1.7用图说明经济问题:商品和收入的流程图
1.1.8本节小结
1.2不同的经济体制
1.2.1经济体制的分类
1.2.2指令经济
1.2.3指令经济的评价
1.2.4自由市场经济
1.2.5自由市场经济的评价
1.2.6混合经济
1.2.7本节小结
1.3经济推理的性质
1.3.1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
1.3.2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1.3.3经济学与政策
1.3.4本节小结
1.4附录:经济分析的一些方法
1.4.1图解是形象思维
1.4.2描述现实生活的统计资料
1.4.3从统计资料中获取真实情况
1.4.4指数
1.4.5函数关系
1.4.6微分基础
1.4.7本节小结
1.5本章问题
1.6本章名词解释
第2章供给和需求
2.1需求
2.1.1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2.1.2需求曲线
2.1.3需求的其他决定因素
2.1.4沿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曲线的移位
2.1.5需求方程式
2.1.6本节小结
2.2供给
12.2.1供给和价格
12.2.2供给曲线
12.2.3供给的其他决定因素
2.2.4沿供给曲线的移动与供给曲线的移位
2.2.5供给方程式
2.2.6本节小结
2.3价格和产量决定
2.3.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3.2向新的均衡移动
2.3.3识别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
2.3.4本节小结
2.4弹性
2.4.1需求的价格弹性
2.4.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2.4.3弹性数字的解释
2.4.4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2.4.5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
2.4.6弹性的计算:弧弹性
2.4.7弹性的计算:点弹性
2.4.8供给的价格弹性(PS)
2.4.9需求的收入弹性(YD)
2.4.10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Dab)
2.4.11本节小结
2.5时间维
2.5.1短期调整和长期调整
2.5.2价格预期与投机
2.5.3论不确定性和风险
2.5.4本节小结
2.6本章问题
2.7本章名词解释
第3章市场中的政府干预
3.1价格管制
3.1.1规定一种最低(高)价格
3.1.2规定一种最高(低)价格
3.1.3本节小结
3.2间接税
3.2.1对商品征税的影响
3.2.2弹性与税收归宿
3.2.3本节小结
3.3政府排斥市场配置
3.3.1就在供货时免费提供物品和服务.住院治疗案例
3.3.2禁止销售某些物品和服务:非法药品案例
3.3.3本节小结
3.4农业与农业政策
3.4.1为什么要干预?
3.4.2短期价格波动的原因
3.4.3农业收入持续下降的原因
3.4.4政府千预
3.4.5缓冲存货
3.4.6补贴
3.4.7高最低价格
3.4.8供给的减少
3.4.9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
3.4.1O对共同农业政策的批评
3.4.11改革共同农业政策?
3.4.12本节小结
3.5本章问题
3.6本章名词解释
第4章需求的背景知识
4.1边际效用理论
4.1.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4.1.2最优消费水平:最简单的情况即一种商品
4.1.3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需求曲线
4.1.4消费商品的最优组合
4.1.5多种商品形式的边际效用和需求曲线
4.1.6本节小结
4.2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需求
4.2.1不完全信息问题
4.2.2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
4.2.3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和对冒险的态度
4.2.4保险:消除风险的一种方法
4.2.5本节小结
4.3无差异分析
4.3.1边际效用方法分析需求的局限性
4.3.2无差异曲线
4.3.3预算线
4.3.4最优消费点
4.3.5收入变化的影响
4.3.6价格变化的影响
4.3.7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4.3.8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3.9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实用性
4.3.10本节小结
4.4本章问题
4.5本章名词解释
第5章供给的背景知识
5.1成本的背景知识:短期生产理论
5.1.1生产的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
5.1.2短期中的生产:收益递减规律
5.1.3短期生产函数:总产品
5.1.4短期生产函数:平均产品和边际产品
5.1.5本节小结
5.2成本的背景知识:长期生产理论
5.2.1生产规模
5.2.2地点
5.2.3整个行业的规模
5.2.4要素的最优组合:边际产品方法
5.2.5最优要素组合:等产量和等成本方法
5.2.6补充说明:不同时期的决策
5.2.7本节小结
5.3短期成本
5.3.1生产成本的计算
5.3.2成本和投入
5.3.3总成本
5.3.4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5.3.5本节小结
5.4长期成本
5.4.1长期平均成本
5.4.2长期边际成本
5.4.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之间的关系
5.4.4现实中的长期成本曲线
5.4.5根据等产量曲线图推导长期成本曲线
5.4.6本节小结
5.5收人
5.5.1总收入.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
5.5.2当价格不受企业产量影响时的收入曲线
5.5.3当价格随着产量变化而改变时的收入曲线
5.5.4收入曲线的移位
5.5.5本节小结
5.6利润最大化
5.6.1短期利润最大化:使用总曲线
5.6.2短期利润最大化:使用平均曲线和边际曲线
5.6.3某些限制条件
5.6.4本节小结
5.7本章问题
5.8本章名词解释
第6章完全竞争和垄断情况下的利润最大化
6.1各种市场结构
6.2完全竞争
6.2.1完全竞争的假设
6.2.2短期和长期
6.2.3企业的短期均衡
6.2.4短期供给曲线
6.2.5企业的长期均衡
6.2.6长期行业供给曲线
6.2.7完全竞争与真正的规模经济的不相容性
6.2.8完全竞争与公共利益
6.2.9本节小结
6.3垄断
6.3.1什么是垄断
6.3.2垄断者的需求曲线
6.3.3进入障碍
6.3.4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16.3.5垄断和公共利益
6.3.6本节小结
6.4可竞争市场理论
6.4.1潜在竞争还是潜在垄断?
6.4.2无成本退出的重要性
6.4.3理论评价
6.4.4可竞争市场和公共利益
6.4.5本节小结
6.5本章问题
6.6本章名词解释
第7章不完全竞争下的利润最大化
7.1垄断竞争
7.1.1垄断竞争的假设条件
7.1.2企业均衡
7.1.3垄断竞争模式的局限性
7.1.4非价格竞争
7.1.5垄断竞争和公共利益
7.1.6本节小结
7.2寡头卖主垄断
7.2.1寡头卖主垄断的两大特征
7.2.2竞争和勾结
7.2.3勾结性寡头卖主垄断下的行业均衡
7.2.4暗中勾结:价格领导地位
7.2.5暗中勾结:粗估法
7.2.6有助于勾结的因素
7.2.7非勾结性寡头卖主垄断:勾结的瓦解
7.2.8非勾结性寡头卖主垄断:博弈论
7.2.9非勾结性寡头卖主垄断:弯折的需求曲线
7.2.10寡头卖主垄断和公共利益
7.2.11广告宣传与公共利益
7.2.12寡头卖主垄断和可竞争市场
7.2.13本节小结
7.3价格歧视
7.3.1实施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
7.3.2对企业的好处
7.3.3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7.3.4价格歧视和公共利益
7.3.5本节小结
7.4本章问题
7.5本章名词解释
第8章各种企业理论
8.1传统理论的问题
8.1.1利润最大化的种种困难
8.1.2各种备选目标
8.1.3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
8.1.4生存:是最终目标吗?
8.1.5本节小结
8.2非传统最大化理论
8.2.1长期利润最大化
8.2.2销售收入最大化(短期)
8.2.3增长最大化
8.2.4通过内部扩张实现增长
8.2.5通过兼并实现增长
8.2.6增长最大化企业的均衡
8.2.7各种最大化理论与公共利益
8.2.8本节小结
8.3多重目标
8.3.1满足与目标确定
8.3.2企业行为理论:目标的确定
8.3.3企业行为理论:组织懈怠
8.3.4多重目标:有关行为的某些预测
8.3.5满足与公共利益
8.3.6本节小结
8.4定价实践
8.4.1成本基础定价法
8.4.2本节小结
8.5本章问题
8.6本章名词解释
第9章收人分配理论
9.1生产要素市场
9.1.1完全市场中的收入再分配
9.1.2不完全市场情况下的收入分配
9.1.3本节小结
9.2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工资决定
9.2.1劳动供给
9.2.2劳动的供给弹性
9.2.3劳动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
9.2.4劳动的需求弹性
9.2.5完全竞争下的工资和利润
9.2.6完全竞争下的公平和不公平
9.2.7结论:谁是穷人?谁是富人?
9.2.8本节小结
9.3不完全市场下的工资决定
9.3.1在雇用劳动时拥有市场权力的企业
(独家买主垄断等)
9.3.2拥有市场权力的劳动力(工会垄断或寡头垄断)
9.3.3拥有市场权力的企业和劳动力(双边垄断)
9.3.4集体谈判
9.3.5劳动市场的其他缺陷
9.3.6不完全信息
9.3.7持续失衡
9.3.8非最大化行为
9.3.9歧视
9.3.10结论:谁是穷人?谁是富人?
9.3.11本节小结
9.4土地和资本
9.4.1非人力生产要素
9.4.2要素价格与要素服务价格
9.4.3土地和资本的利润最大化使用
9.4.4资本服务的需求
9.4.5资本服务的供给
9.4.6资本服务价格的决定
9.4.7资本购置的需求和供给
9.4.8利率的决定
9.4.9资本和利润
9.4.10地租:土地所有者的报酬
9.4.11土地价格
9.4.12结论:谁是穷人?谁是富人?
9.4.13本节小结
9.5本章问题
9.6本章名词解释
第10章不公平.贫困和收人再分配政策
10.1不公平和贫困
10.1.1不公平的类型
10.1.2英国的规模收入分配
IO.1.3规模收入分配的测定
10.1.4英国的功能收入分配
10.1.5收入不公平的其他决定因素
10.1.6财富分配
10.1.7不公平的原因
10.1.8政府对待不公平的态度
10.1.9本节小结
10.2税收.救济和收人再分配
10.2.1利用税收和政府支出再分配收入
10.2.2良好税制的前提条件
10.2.3税收分类
10.2.4税收作为再分配收入的手段
10.2.5利用税收再分配收入的问题
10.2.6税收和激励
10.2.7救济
10.2.8救济和收入再分配
10.2.9税收-救济制度和抑制问题:贫困陷阱
10.2.10结论
10.2.11本节小结
10.3本章问题
10.4本章名词解释
第11章市场.效率和公共利益
11.1完全竞争下的效率
11.1.1社会效率:“帕累托最优”
11.1.2社会效率的简单分析: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11.1.3通过市场实现社会效率
11.1.4相互依赖.效率和“看不见的手”:一般均衡的
简单分析
11.1.5社会效率的中级分析:边际收益率和边际成本比率
11.1.6商品市场中的效率(中级分析)
11.1.7要素市场中的效率(中级分析)
11.1.8一般均衡的中级分析
11.1.9本节小结
11.2政府干预的理由
11.2.1外部性
11.2.2市场权力
11.2.3不了解和不确定性
11.2.4共用品
11.2.5要素不流动性和反应时滞
11.2.6保护人民的利益
11.2.7本节小结
11.3政府干预的形式
11.3.1税收和补贴
11.3.2产权变化
11.3.3禁止或管制不可取的组织或行为的法律
11.3.4管理机构
11.3.5价格管制
11.3.6提供信息
11.3.7直接提供物品和服务
11.3.8公有制
11.3.9本节小结
11.4成本-收益分析
11.4.1步骤
11.4.2确定成本和收益
11.4.3计算成本和收益
11.4.4风险和不确定性
11.4.5未来成本和收益的贴现
11.4.6成本-收益分析与成本和收益的分配
11.4.7本节小结
11.5自由放任的理由
11.5.1政府干预的缺陷
11.5.2自由市场的优点
11.5.3对市场的干预应当多些还是少些?
11.5.4本节小结
11.6本章问题
11.7本章名词解释
第12章应用微观经济学
12.1环境经济学
12.1.1环境问题
12.1.2环境的最优利用
12.1.3市场失灵
12.1.4政策选择: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12.1.5政策选择:以非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12.1.6政策选择:可买卖许可证
12.1.7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政府?
12.1.8本节小结
12.2交通拥挤和城市交通政策
12.2.1配置道路空间的现行制度
12.2.2确定道路使用的社会效率水平(短期)
12.2.3确定道路空间的社会最优水平(长期)
12.2.4解决方案1:直接提供(供给方面的解决办法)
12.2.5解决方案2:管制和法规
12.2.6解决方案3:改变市场信号
12.2.7结论
12.2.8本节小结
12.3关于垄断和寡头卖主垄断的政策
12.3.1竞争.垄断和公共利益
12.3.2竞争政策的目标
12.3.3欧盟的竞争政策
12.3.4英国的竞争政策
12.3.5对竟争政策的评价
12.3.6本节小结
12.4私有化和管制
12.4.1国有化和私有化
12.4.2私有化的理由
12.4.3私有化的潜在问题
12.4.4所有制和公共利益
12.4.5管制:确定短期最优价格和产量
12.4.6管制:确定长期最优价格和产量
12.4.7英国的管制
12.4.8增力口私有化行业内部的竞争
12.4.9本节小结
12.5转型经济的私有化
12.5.1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有制
12.5.2转向市场经济
12.5.3成功私有化的前提条件
12.5.4本节小结
12.6本章问题
12.7本章名词解释
第13章宏观经济问题I: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
13.1宏观经济学的范围
13.1.1主要宏观经济问题
13.1.2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13.1.3本节小结
13.2经济增长
13.2.1现实增长与潜在增长的区别
13.2.2增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13.2.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3.2.4现实中的经济周期
13.2.5现实增长的波动原因
13.2.6潜在增长的原因
13.2.7实现增长的各种政策
13.2.8补充说明:投资的作用
13.2.9本节小结
13.3失业
13.3.1“失业”的含义
13.3.2官方计算的失业
13.3.3失业的持续期间
13.3.4失业的构成
13.3.5失业的成本
13.3.6失业和劳动市场
13.3.7失衡失业
13.3.8均衡失业(或自然失业)
13.3.9本节小结
13.4通货膨胀
13.4.1通货膨胀的成本
13.4.2总需求和总供给与价格水平
13.4.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3.4.4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3.4.5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
相互作用
13.4.6结构性(需求变化)通货膨胀
13.4.7预期和通货膨胀
13.4.8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
13.4.9本节小结
13.5本章问题
13.6本章名词解释
第14章宏观经济问题Ⅱ:开放经济
14.1国际收支
14.1.1国际收支账户
14.1.2国际收支数字的评价
14.1.3本节小结
14.2汇率
14.2.1汇率的含义
14.2.2自由市场中的汇率决定
14.2.3汇率与国际收支:没有政府干预
14.2.4汇率与国际收支:有政府干预
14.2.5本节小结
14.3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14.3.1四个目标之间的短期关系与总需求
14.3.2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14.3.3菲利普斯曲线的破灭
14.3.4结论
14.3.5本节小结
14.4收入循环流
14.4.1内部收入流.撤出与注入
14.4.2撤出与注入之间的关系
14.4.3收入循环流与四个宏观经济目标
14.4.4收入循环流的均衡
14.4.5本节小结
14.5附录:国民收入和产出的测算
14.5.1测算GDP的三种方法
14.5.2测算GDP的产值法
14.5.3测算GDP的收入法
14.5.4测算GDP的支出法
14.5.5国民总收入
14.5.6国民净收入
14.5.7家庭可支配收入
14.5.8考虑通货膨胀
14.5.9考虑人口:利用人均方法
14.5.10考虑汇率:利用购买力平价方法
14.5.11国民收入统计数字是否是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
良好指标?
14.5.12本节小结
14.6本章问题
14.7本章名词解释
第15章宏观经济思想
15.1宏观经济争论
15.1.1问题1:价格和工资的弹性
15.1.2问题2:总供给的弹性
15.1.3问题3:预期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
15.1.4政策含义
15.1.5本节小结
15.2古典宏观经济学
15.2.1产出和就业的古典分析
15.2.2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古典分析
15.2.3大萧条和重返金本位制
15.2.4对大萧条的古典反应
15.2.5本节小结
15.3凯恩斯革命
15.3.1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摈弃
15.3.2凯恩斯对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分析
15.3.3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政策
15.3.4本节小结
15.4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15.4.1货币主义者反革命
15.4.2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评价
15.4.3现代凯恩斯主义
15.4.4本节小结
15.5现状:是冲突还是一致?
15.5.1目前的各种观点
15.5.2主流一致
15.5.3本节小结
15.6本章问题
15.7本章名词解释
第16章国民收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简单凯恩斯主义分析
16.1理论背景
16.1.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16.1.2引入凯恩斯的45线图
16.1.3消费
16.1.4撤出
16.1.5注入
16.1.6本节小结
16.2国民收入的决定
16.2.1均衡国民收入
16.2.2乘数:撤出和注入方法
16.2.3乘数:收入和支出方法
16.2.4乘数:某些限制条件
16.2.545线图与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图之间的关系
16.2.6本节小结
16.3凯恩斯主义者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简单分析
16.3.1“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16.3.2通货紧缩缺口
16.3.3通货膨胀缺口
16.3.4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16.3.5AD—AS图与45线图的关系
16.3.6本节小结
16.4凯恩斯主义者对经济周期的分析
16.4.1投资的不稳定性:加速器
16.4.2乘数—加速器的相互作用
16.4.3存货波动
16.4.4经济周期阶段的分析
16.4.5结论
16.4.6本节小结
16.5本章问题
16.6本章名词解释
第17章财政政策
17.1财政政策的性质
17.1.1财政:一些术语
17.1.2公共部门赤字和盈余与政府的财政态势
17.1.3自动财政稳定器
17.1.4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17.1.5本节小结
17.2财政政策的效力
17.2.1自动稳定器的效力
17.2.2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程度问题
17.2.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时间问题
17.2.4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副作用
17.2.5补充说明:改变政府支出和改变税收的相对优势
17.2.6本节小结
17.3本章问题
17.4本章名词解释
第18章货币和利率
18.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18.1.1货币供给和总需求
18.1.2货币职能
18.1.3什么应当算作货币?
18.1.4本节小结
18.2英国的金融体系
18.2.1金融部门的作用
18.2.2银行和建房互助会
18.2.3存款和贷款
18.2.4流动性和盈利性
18.2.5英格兰银行
18.2.6伦敦货币市场的职能
18.2.7本节小结
18.3货币供给
18.3.1货币供给的定义
18.3.2信用创造:最简单的情况
18.3.3信用创造:现实情况
18.3.4引起货币供给增加的因素是什么?
18.3.5资金流量方程
18.3.6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18.3.7本节小结
18.4货币需求
18.4.1持有货币的动机
18.4.2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L1
18.4.3货币的投机需求(或资产需求):L2
18.4.4货币的总需求:L1+L2
18.4.5预期的其他效应
18.4.6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对货币需求的看法
18.4.7本节小结
18.5均衡
18.5.1货币市场的均衡
18.5.2货币市场和国民收入的同时均衡
18.5.3货币供给变化对产出.就业和价格的
影响有多大?
18.5.4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18.5.5本节小结
18.6本章问题
18.7本章名词解释
第19章货币政策
19.1对货币政策的各种态度
19.1.1货币政策应采取何种形式?
19.1.2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对货币政策的态度
19.1.3本节小结
19.2各种货币政策
19.2.1中长期的货币供给控制
19.2.2短期货币政策的实施
19.2.3控制货币供给的方法
19.2.4控制利率的方法
19.2.5配额贷款的方法
19.2.6本节小结
19.3货币政策的问题
19.3.1对货币供给的中长期控制
19.3.2在短期控制货币供给的实践问题
19.3.3贷款配额的问题
19.3.4控制利率的问题
19.3.5结论
19.3.6本节小结
19.4本章问题
19.5本章名词解释
第20章宏观经济学争论I:总需求控制
20.1货币政策和总需求
20.1.1货币数量论
20.1.2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
传导机制
20.1.3汇率传导机制的凯恩斯主义分析
20.1.4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货币主义传导机制
20.1.5货币供给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
20.1.6本节小结
20.2财政政策和总需求
20.2.1凯恩斯主义观点:治理基本失衡的财政政策
20.2.2凯恩斯主义观点:微调
20.2.3货币主义观点
20.2.4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
20.2.5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对排挤效应的分析
20.2.6本节小结
20.3IS—LM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模型的综合
20.3.1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20.3.2IS曲线
20.3.3LM曲线
20.3.4均衡
20.3.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3.6凯恩斯主义观点
20.3.7货币主义观点
20.3.8本节小结
20.4英国的总需求控制
20.4.1对总需求管理的态度
20.4.2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
需求管理
20.4.3货币主义对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政策的批评
20.4.4凯恩斯主义的回应
20.4.520世纪70年代微调的失败:滞胀问题
20.4.6对滞胀的反应
20.4.7撒切尔时代的货币主义
20.4.81985年以后重返相机抉择政策
20.4.9以汇率为目标
20.4.10重返国内导向的政策:以通货膨胀为目标
20.4.11工党政府的政策(1997~)
20.4.12本节小结
20.5规则与相机抉择
20.5.1货币主义反对相机抉择而推崇规则的理由
20.5.2凯恩斯主义反对规则而推崇相机抉择的理由
20.5.3结论
20.5.4本节小结
20.6本章问题
20.7本章名词解释
第21章宏观经济学争论Ⅱ:总供给.失业和通货膨胀
21.1总供给
21.1.1短期总供给
21.1.2长期总供给
21.1.3长期总供给:货币主义——古典模型
21.1.4长期总供给:凯恩斯模型
21.1.5总需求.总供给和通货膨胀
21.1.6总供给.失业和通货膨胀
21.1.7本节小结
21.2通货膨胀和失业:现代货币主义观点
21.2.1适应性预期
21.2.2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移与加速主义理论
21.2.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自然失业率
21.2.4通货紧缩的影响
21.2.5对滞胀的解释
21.2.6证据
21.2.7政策含义
21.2.8本节小结
21.3通货膨胀和失业:新古典主义观点
21.3.1弹性工资和价格
21.3.2理性预期
21.3.3预期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21.3.4预期不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21.3.5政策含义
21.3.6实际经济周期
21.3.7本节小结
21.4通货膨胀和失业:现代凯恩斯主义观点
21.4.1凯恩斯模型的现代发展
21.4.2成本推动因素
21.4.3均衡失业的增加
21.4.4需求不足失业的持续存在
21.4.5力口入预期
21.4.6凯恩斯主义对不干预的批评
21.4.7本节小结
21.5补充说明:经济学家中间有共识吗?
21.6本章问题
21.7本章名词解释
第22章长期经济增长与供给政策
22.1长期经济增长
22.1‘1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
22.1.2资本积累
22.1.3技术进步
22.1.4本节小结
22.2供给政策
22.2.1供给政策和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
22.2.2货币主义的供给政策
22.2.3凯恩斯主义的供给政策
22.2.4“第三条路”的供给政策
22.2.5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的联系
22.2.6本节小结
22.3市场主导型供给政策
22.3.120世纪80年代的供给政策
22.3.2减少政府支出
22.3.3减税对劳动供给和就业的影响
22.3.4针对企业的减税和其他投资激励
22.3.5削弱劳动力的权力
22.3.6降低福利
22.3.7鼓励竞争的政策
22.3.8结论
22.3.9本节小结
22.4干预主义供给政策
22.4.1反对市场的理由
22.4.2干预的形式
22.4.3计划
22.4.4选择性干预
22.4.5反对干预的理由
22.4.6本节小结
22.5区域和城市政策
22.5.1地区不平衡的原因
22.5.2城市衰退的原因
22.5.3激进右派的政策
22.5.4干预主义政策
22.5.5英国的区域政策
22.5.6英国的城市政策
22.5.7本节小结
22.6本章问题
22.7本章名词解释
第23章国际贸易
23.1贸易优势
23.1.1专业化是贸易的基础
23.1.2比较优势法则
23.1.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
23.1.4国际贸易及其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23.1.5机会成本不断上升与专业化和贸易的限制
23.1.6贸易条件
23.1.7贸易利益的中级分析
23.1.8贸易利益的其他原因
23.1.9本节小结
23.2赞同限制贸易的理由
23.2.1限制贸易的方法
23.2.2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济论据
23.2.3对某些集团或国家具有一定意义的经济论据
23.2.4非经济论据
23.2.5保护的问题
23.2.6世界对贸易和保护的态度
23.2.7本节小结
23.3特惠贸易
23.3.1特惠贸易安排的类型
23.3.2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23.3.3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23.3.4实践中的特惠贸易
23.3.5本节小结
23.4欧洲联盟
23.4.1历史背景
23.4.2欧盟的机构
23.4.3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
23.4.4单一市场的收益和成本
23.4.5补充说明:欧盟的未来
23.4.6本节小结
23.5本章问题
23.6本章名词解释
第24章国际收支与汇率
24.1各种汇率制度
24.1.1对内和对外政策目标
24.1.2各种汇率制度
24.1.3固定汇率下的矫正
24.1.4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矫正
24.1.5折衷的汇率制度
24.1.6本节小结
24.2固定汇率
24.2.1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分析
24.2.2凯恩斯主义分析
24.2.3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问题产生的原因
24.2.4固定汇率的优点
24.2.5固定汇率的缺点
24.2.6本节小结
24.3自由浮动汇率
24.3.1浮动汇率与国内政策自由化
24.3.2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冲击的反应
24.3.3投机
24.3.4自由浮动汇率的优点
24.3.5自由浮动汇率的缺点
24.3.6结论
24.3.7本节小结
24.4开放经济和IS—LM分析
24.4.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分析
24.4.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24.4.3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24.4.4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分析
24.4.5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24.4.6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24.4.7本节小结
24.5实践中的汇率制度
24.5.1可调整钉住制度:1945~1971年
24.5.2肮脏浮动:从1972年起
24.5.31972年以来肮脏浮动汇率制度的问题
24.5.4英国实行肮脏浮动制度的经验
24.5.5汇率的易变性
24.5.6本节小结
24.6本章问题
24.7本章名词解释
第25章全球和地区间的相互依赖
25.1经济全球化和不稳定问题
25.1.1贸易相互依赖
25.1.2金融相互依赖
25.1.3国际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25.1.4本节小结
25.2稳定汇率的国际协调措施
25.2.1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25.2.2货币集团间更大的汇率刚性:欧洲货币体系
25.2.3本节小结
25.3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
25.3.1EMU的诞生
25.3.2EMU有多令人满意?
25.3.3本节小结
25.4实现更大的货币稳定性
25.4.1控制外汇交易
25.4.2汇率目标区
25.4.3本节小结
25.5本章问题
25.6本章名词解释
第26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26.1不发达问题
26.1.1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间的巨大差距
26.1.2发展的含义
26.1.3本节小结
26.2国际贸易与发展
26.2.1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26.2.2贸易战略
26.2.3方法1:利用比较优势出口初级产品
26.2.4从发展的角度看传统贸易理论
26.2.5长期国际收支问题
26.2.6短期国际收支问题
26.2.7方法2:进口替代工业化(ISI)
26.2.8进口替代的不利影响
26.2.9方法3:出口制成品——也许是一种进步的
方法?
26.2.10本节小结
26.3发展中国家的结构问题
26.3.1忽视农业
26.3.2不适合的技术
26.3.3失业
26.3.4通货膨胀
26.3.5本节小结
26.4债务问题
26.4.1第一次石油冲击及其后果:1971~1978年
26.4.2第二次石油冲击及其后果:1979—1985年
26.4.3解决债务问题:推迟偿债期
26.4.4解决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改革
26.4.5解决债务问题:免除债务
26.4.6本节小结
26.5本章问题
26.6本章名词解释
附录:网址
词汇表
英汉术语对照表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