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及民众的关注。竞争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决定着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命运。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世纪。在这样一个世纪里,各国经济相互交织在一起,地球将成为一个“村”。如果说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竞争主要局限在国内和邻国之间,那么,在经济全球化、交通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竞争已超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2001年9月中旬,中国代表团结束了同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的最后一轮谈判,至此,长达14年半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结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国内市场,发达国家的产品、资本将会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很快就会变得“僧多粥少”,竞争将会变得异常激烈。中国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同发达国家的企业展开竞争。然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如何呢?199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千家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中,在调查“本企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时,有44.49%的经营者回答“不具备”,回答“具备”的仅占8.25%。另据资料表明,居于中坚地位的国有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是:1/3的企业亏损,1/3持平,仅有1/3的企业盈利,而且企业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企业的社会负担依然沉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虽然具有社会负担轻、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活力,但绝大多数的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实力还不强,再加上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制约,民营企业目前也是步履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办?中国的政府应该为企业做些什么?国有企业如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谋求生存发展,以确保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