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旅游华夏览胜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定 价:¥19.00

作 者: 萧放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丛编项: 文史知识文库
标 签: 史学理论

ISBN: 9787101031829 出版时间: 2002-03-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9cm 页数: 252 字数:  

内容简介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书中将告诉你真正的原因,其实现在被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节日,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都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造成的。

作者简介

  萧放,男,湖北黄冈市英山县人。1960年11月生。1983年、1986年先后在湖北大学本科、江西师大研究生毕业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开始在江西师大、湖北大学担任科研教学工作,1989年任讲师职务。1991年至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访问学者。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1999年6月获民俗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继续跟从钟敬文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4月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杂志编委。近年来,萧放先后承担了中国文化史、中国通史、民俗文化学、中国民俗学史、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大学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同时,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在省级以上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参加《民俗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的编写,以及古籍校注编译若干部。曾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研究生一等奖。博士论文《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论文成书出版后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000年获全国博士后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2年《中国博士后》杂志来稿一等奖。萧放教授

图书目录

钟敬文/序:节日与文化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
(一)原始岁时观念的萌发
(二)上古岁时观念的文化特性
二、汉魏民众岁时观念与岁时体系
(一)汉魏民众时观念的传承与变化
(二)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出现
三、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
(一)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民俗节庆
(二)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
(三)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
鸟瞰篇
一、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二、“闹元宵”
三、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
四、祭墓与踏青
五、“四月八,拜菩萨”
六、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
七、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
八、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
九、团圆饼与月亮节
十、菊花酒·茱萸佩·长寿节
十一、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
十二、冬至大如年
十三、醉司令
十四、腊鼓鸣 春草生
余论:古今岁时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媒体评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