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电信业和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第2章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
2. 1 分组交换的概念与特点
2. 2 分组交换网提供的业务功能
2. 3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及用户终端的入网方式和速率
2. 4 帧中继技术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
2. 5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的网络组成
2. 6 帧中继业务及应用
2. 7 用户接入方式
2. 7. 1 用户接入方式
2. 7. 2 用户接入电路
2. 7. 3 用户入网基本速率
2. 8 公用帧中继网与其它数据网的关系
第3章 数字数据网(DDN)
3. 1 数字数据网的概念与组成
3. 2 数字数据网的特点
3. 3 数字数据网业务与用户接入
3. 4 中国公用DDN网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连
3. 4. 1 中国公用DDN网
3. 4. 2 DDN与其它网络互连
第4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与异步转移模式(ATM)
4. 1 ISDN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4. 2 N-ISDN的业务类型. 终端设备及应用
4. 2. 1 N-ISDN的业务类型
4. 2. 2 N-ISDN的终端设备
4. 2. 3 ISDN在数据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4. 3 ISDN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法
4. 3. 1 用户通过基群速率接口(PRI)适配器接入Internet
4. 3. 2 用户通过基本速率接口(BRI)适配器接入Internet
4. 3. 3 利用ISDNPC适配卡接入Internet
4. 3. 4 利用ISDN路由器接入Internet
4. 3. 5 利用ISDN网间接口设备(NI)接入Internet
4. 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与ATM
4. 4. 1 B-ISDN的提出
4. 4. 2 B-ISDN提供的宽带业务
4. 4. 3 ATM的提出
4. 4. 4 ATM的基本原理
4. 4. 5 ATM面临的挑战
第5章 无线通信新业务
5. 1 个人通信
5. 1. 1 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
5. 1. 2 实现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
5. 1. 3 个人通信网结构
5. 1. 4 个人通信的现状
5. 2 卫星移动通信
5. 2. 1 铱星通信系统
5. 2. 2 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
5. 2. 3 APMT系统
系统
5. 2. 5 Teledesic系统
5. 3 移动数据通信
5. 3. 1 移动数据网的交换方式
5. 3. 2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系统
5. 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5. 4.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5. 4. 2 IMT-2000的主要目标
5. 4. 3 IMT-2000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
5. 4. 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演进
5. 5 VAST卫星通信网
5. 5. 1 VSAT卫星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5. 5. 2 VSAT网络结构
5. 5. 3 VSAT系统的接入方式(多址方式)
5. 5. 4 VSAT系统与其它通信网的结合
5. 5. 5 VSAT业务类型及典型应用
5. 5. 6 主要VSAT系统简介
第6章 接入网
6. 1 接入网概述
6. 1. 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 1. 2 接入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6. 2 基于电话用户线的接入网技术
6. 2. 1 用户线与基于用户线的接入网模型
6. 2. 2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系统HDSL和SDSL
6. 2. 3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与甚高速数字用系统VDSL
6. 3 光接入网
6. 3. 1 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 3. 2 无源光网络PON的应用类型与组网
6. 3. 3 PON的业务支持能力
6. 3. 4 数字环路载波(DLC)
6. 4 混合光纤同轴网(HFC)
6. 4. 1 混合光纤同轴网的基本概念
6. 4. 2 HFC网络结构
6. 4. 3 HFC传输技术与频带分配
6. 4. 4 HFC的业务支持能力
6. 4. 5 HFC的用户设备
6. 5 固定无线接入(FWA)
6. 5. 1 固定无线接入的基本概念
6. 5. 2 系统构成
6. 5. 3 固定无线接入的分类
6. 5. 4 业务和功能
6. 5. 5 固定无线接入中采用的无线传输技术
6. 5. 6 固定无线接入的应用
第7章 电信网路的补充业务与智能网
7. 1 电信网路的基本业务与补充业务
7. 1. 1 电信网路的基本业务
7. 1. 2 电信网路的补充业务
7. 1. 3 开发和提供电信网路补充业务的重要性
7. 2 智能网与智能平台
7. 2. 1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7. 2. 2 建设智能网的必要性
7. 2. 3 智能网和其它业务网的关系
7. 3 中国电信智能网
7. 3. 1 中国电信的智能网建设
7. 3. 2 中国电信智能网业务
7. 3. 3 中国电信智能网网络结构
7. 4 几种基于智能网或智能平台的电信新业务
7. 4. 1 电话呼叫卡业务-300号业务
7. 4. 2 被叫集中付费-800号业务
7. 4. 3 虚拟专网一600号业务
7. 4. 4 号码携带业务
7. 4. 5 来电显示
7. 4. 6 大众呼叫业务
7. 4. 7 智能业务平台上的新业务
7. 5 智能网的发展趋势
第8章 因特网上的信息业务
8. 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8. 1. 1 起源与现状
8. 1. 2 Internet的协议集
8. 1. 3 Internet的构成
8. 1. 4 IP地址
8. 1. 5 主机名与域名
8. 1. 6 路由控制
8. 1. 7 IP数据包的传送
8. 1. 8 入网方式
8. 1. 9 因特网上电信业务的特点
8. 1. 10 CHINANET提供的各类业务
8. 1. 11 CNINFO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业务功能
8. 2 电子函件(E-mail)
8. 2. 1 电子函件的特点
8. 2. 2 Internet电子函件标准
8. 2. 3 X. 400电子函件系统及其与E-mail的比较
8. 3 文件传送FTP
8. 3. 1 文件传送基本概念
8. 3. 2 FTP文件传输
8. 4 远程登录Telnet
8. 4. 1 远程登录的基本概念
8. 4. 2 Telnet协议与操作
8. 5 万维网WWW
8. 5. 1 WWW的基本概念
8. 5. 2 超文本(Hypertext)
8. 5. 3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与浏览器
8. 6 IP电话
8. 6. 1 电话的基本概念
8. 6. 2 电话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8. 6. 3 与IP电话有关的协议和标准
8. 6. 4 电话系统构造及其关键设备-网关与网闸
8. 6. 5 中国电信的IP电话实验网
8. 6. 6 电话对普通电话业务的影响
8. 7 IP网上的虚拟专网(VPN)
8. 7. 1 VPN基本概念
8. 7. 2 VPN实现方式及其应用
8. 8 因特网上的其它业务
8. 8. 1 传真
8. 8. 2 网络寻呼
8. 8. 3 一些有待发展的因特网新业务
8. 9 因特网业务对电话网的影响
第9章 电子商务与电子数据交换
9. 1 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9. 1. 1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优点
9. 1. 2 电子商务分类
9. 1. 3 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9. 2 电子数据交换--EDI
9. 2. 1 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
9. 2. 2 EDI标准
9. 2. 3 EDI系统结构和工作过程
9. 2. 4 中国EDI系统ChinaEDl
9. 2. 5 EDI的安全性
9. 3 Internet电子商务
9. 3. 1 Internet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
9. 3. 2 Internet电子商务的运行过程
9. 3. 3 Internet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9. 4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与体系结构
9. 4. 1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
9. 4. 2 安全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
第10章 多媒体通信
10. 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 特征及业务种类
10. 1. 1 媒体. 多媒体和超媒体
10. 1. 2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10. 1. 3 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种类
10. 2 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10. 2. 1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
10. 2. 2 多媒体数据的同步
10. 2. 3 多媒体数据库
10. 2. 4 多媒体通信网
10. 3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NINFO)
10. 3. 1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组成
10. 3. 2 用户接入方式和用户访问权限
10. 3. 3 业务平台
10. 4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
10. 4. 1 会议电视
10. 4. 2 可视电话
10. 4. 3 远程医疗
10. 4. 4 远程教育
附录 英文缩略语英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