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进人古物收藏世界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场就很精彩。我的父母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塑料制品的一代”,他们决意把祖传下来的所有旧家具——我母亲称之为“二手货家具”——都扔掉,而代之以当时风头正旺的漂亮的战后新设计样式。因此,我不是那种从小就在周围都是珍奇古物的环境熏陶中长大的鉴定家。实际上,我觉得,我接触每一件古物时,都是带着一种新鲜、狂喜的目光去审视它,这恰恰对我的研究收藏之路有极大的助益。不过,我是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对历史着迷的,并且,当我在60年代就学于爱丁堡大学时,发现自己竟被住处附近的旧货铺深深吸引住了。我最初是对瓷器发生了热情,而且,在那些堆满了尘封的便宜货的小店里,我买到了很多并不昂贵的旧瓷盘,这使我很是兴奋。我为自己的收购活动而得意,于是决心进一步追寻它们的身世。即使在我当时毫无训练的眼中,也可以看出每一只盘子都互有区别:有一些闪着洁白的光,另一些的底色却呈现为米色,又有一些则带有独特的灰色。装饰纹样也让人困惑。为什么中国文人的形象会出现在一片欧洲的风景中,而且他们的眼睛怎么不是东方人的眼形?一些人物形象穿着18世纪的衣服,这是断定这只盘子生产年代的依据吗?我究竟可不可以根据盘底的标记来确定制作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着手利用能找到的一切书籍来确定这些廉价盘子的来历,然而,令人沮丧的是,什么资料也没找到。实际上,我的所有这些探求只是引发了关于如何鉴定古物的更多疑问。例如,你如何确认瓷器经过了修整或添补,而且——这是永恒的难题——你怎么才能知道人人都渴望占有的某一件制品究竟是真货,还是实际上只是膺品?接下来,自然还有这个问题:你怎么确定一件古董究竟值多少?于是,我开始参加拍卖会。虽然拍卖图录中的介绍文字经常是漏洞百出,因此鉴定真伪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全靠有意收购的买主自己,但是,毕竟我可以对照着拍卖图录上的说明来观察实物了。一个新手要是不习惯这种场合的话,对于拍卖师和收藏者们的举动,即使不被吓住,也会觉得很滑稽。人们拉开柜子上的抽屉,在上面敲打。办公用书橱的背板上每一寸地方都经受检查。椅子上的几根踏脚档被从各个角度加以观测。有人在瓷碗上“砰砰”轻敲,甚至伸舌头去舔它!另一个地方,有人很有经验地用拇指轻轻击打玻璃高脚杯,还有人向银茶壶上吹气。我对每件事都有样学样,不过,在开始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明白自己究竟该摸些什么、听些什么或看些什...[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