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的散文每每将祖国的文化名地当做一个坐标,将历史人物作为一个个参照点,将各色纷繁复杂的人性作为数理逻辑般的内在因素,移动出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种种轨迹,或如弦波起伏,或似圆周回还,或如斜率陡峭,或似焦点聚光,相交相切,相辅相成。高阳以一个人文科学或者说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真精神,不倦地求解中华古今,尤其是清史中的一个个恒等式或者不等式。他与家人亲友之间的尺犊来往,读书掩卷后的情动于衷,诉诸文字,应邀为苦干大部专著所写的序跋,都可归于散文,至于他喜欢在题诗作词时作些小序后记之类的文字,皆是有感而发,宛如宴前一碗九珍条,或是酒后一杯龙井,是由诗摆向散文的渡口,是维系现实与想象的独木桥,却无散文诗的刻意与玲珑,笔者每每将其作为小散文来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