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关于该书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旧传是夏时的大禹、伯益所作,但是并不可靠。近代以来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西汉初年这一时期。这一时期长达三百年,作者自非一人。从经文的不同文风和所记山川位置的确切程度来看,作者的生活地区是以楚为中心西及巴、东及齐。《山海经》现在的传本最早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后经历代的多位文人学者为其作注,形成多种版本流传于世。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31000字左右。记载了约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这些邦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的物产,还记载了140多个历史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或世系。总之,它的内容包含着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等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远古社会的重要文献。本书以还读楼刊郝懿行《山海经》为底本,吸收了各家之长,注释简明扼要;译文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通俗易懂;图选自清代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以求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