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定 价:¥15.00

作 者: 胡锡庆主编;张少林[等]撰稿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刑事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0837807 出版时间: 2001-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249 字数:  

内容简介

  胡锡庆,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从事刑诉法学、证据学、律师学等教学和研究。现任华东政法学院刑诉法教研室主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全国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上海分部客座教授。主编《新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学通论》、《中国律师法学》、《律师实务学》、《刑事诉讼法教程》、《律师实务指南》等。参编的《刑事诉讼法学》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表论文数十篇。1993午获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首届育才奖。1998年《诉讼证据学通论》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王俊民,上海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法律学院律师事务研究所所长,西藏自治区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聘任的“上海(系列)发展蓝皮书咨询专家”。社会兼职:上海市律师协会理事、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法律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规划于规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员、上海虹口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专家咨询员。1998年《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具体的内容包括进行调查研究、到香港的有关机关考察、召开各种研讨会、发表有关系列论文、撰写论文集和学术专著等。《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一书正是其中学术专著之一。它从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等多种角度,对中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作了探讨和研究,有特色,也有新意。

作者简介

  胡锡庆,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从事刑诉法学、证据学、律师学等教学和研究。现任华东政法学院刑诉法教研室主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全国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上海分部客座教授。主编《新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学通论》、《中国律师法学》、《律师实务学》、《刑事诉讼法教程》、《律师实务指南》等。参编的《刑事诉讼法学》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表论文数十篇。1993午获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首届育才奖。1998年《诉讼证据学通论》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王俊民,上海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法律学院律师事务研究所所长,西藏自治区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聘任的“上海(系列)发展蓝皮书咨询专家”。社会兼职:上海市律师协会理事、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法律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规划于规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员、上海虹口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专家咨询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概述
一、刑事审判方式和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二、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
三、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模式及主要内容
四、改革刑事审判方式应坚持的原则
五、改革刑事审判方式应树立的司法观念
第二章 从刑事审判方式历史沿革看改革的必要性
一、弹劾式诉讼模式
二、纠问式诉讼模式
三、混合式诉讼模式
四、不同诉讼模式的利弊比较
五、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模式选择
第三章 从两大法系审判方式的发展走势看改革的必要性
一、英美法系审判方式及其特征
二、大陆法系审判方式及其特征
三、二战以后两大法系审判方式的发展走势
四、对我国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从现行刑事审判方式的缺陷看改革的必要性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审判方式概述
二、1979年刑事审判方式价值之理性评析
三、1996年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述评
四、现行审判方式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五、进一步完善现行审判方式的必要性
第五章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诉讼价值:价值取向的基础
二、价值均衡:价值取向的总体目标
三、价值选择:价值取向的冲突调整
第六章 刑事审判若干原则和制度
一、不告不理原则
二、直接原则
三、庭前证据展示制度
四、当庭质证原则
五、当庭认证原则
第七章 刑事辩护形态评析与陪审员制度
第八章 法官的诉讼地位和职能
第九章 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
第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若干改革的思考
第十一章 刑事裁判方式改革
后记 【媒体评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