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

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

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

定 价:¥39.00

作 者: 朱景文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法律科学文库
标 签: 法理学

ISBN: 9787300036779 出版时间: 2001-04-25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86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的基本结构由三篇组成,即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第一篇法制化,基本上是传统的比较法学的内容,加入若干法律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其研究中心是民族国家的法律体系;基本框架是传统的世界法律体系分类,大陆法系、普通法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法律体系;基本内容包括法的结构、法律渊源、法的适用和法律职业的比较研究。第二篇本土化,基本上是马考利所说的“临时性的比较法社会学”,其研究中心是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制约的法;基本框架是法社会学的法律—社会,书本上的法—行动中的法;基本内容包括行动中的法:法律、自由裁量与交易之间的关系,社会对法律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的作用。第三篇全球化,基本上是全球化意义上的比较法,其研究中心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基本框架是国家主权与全球化的关系;基本内容涉及法律全球化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国内法的国际化和国际法的国内化,包括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发达国家援助第三世界法律改革研究、世贸组织研究和欧盟法研究。

作者简介

  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1987年-198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访问学者(CLEEC)。1996年-

图书目录

导论:从比较法、法社会学到比较法社会学1
第一篇 法制化
第1章 比较法的框架和方法论19
第一节 比较法的框架:三个层次的比较法19
一、比较法的词源和范围19  二、叙述的比较法:外国法研究22  三、评价的比较法:比较不同法律制度的异同24  四、沿革的比较法:不同法律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25
第二节 叙述的比较法的方法论29
一、基本原则:按照外国法的原样认识外国法29  二、信息源的可用性和可信性30  三、外国法渊源的解释和使用31  四、必须把外国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32 五、翻译问题33  六、过时的法和“活法”33  七、法律规则的社会背景和目的34
第三节 评价的比较法的方法论35
一、关于可比性问题35  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可比性36  三、解释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别和相似44  四、对比较结果的评价49
第四节 沿革的比较法的方法论51
一、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相互交往是比较法产生和发展的前提51  二、本国法与外国法的联系53
第五节 比较法的程序55
一、规范的比较和功能的比较55  二、规范的比较的程序56  三、功能的比较的程序57
第2章 世界法律体系的分类59
第一节 世界法律体系分类的标准59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59  二、关于法律体系的共同性问题65  三、分类的标准: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绝对性到相对性68
第二节 世界法律体系的分类74
一、世界法律体系分类的历史发展74  二、当代西方学者对世界法律体系的分类76  三、前苏联、东欧学者对世界法律体系的分类80
第三节 关于世界法律体系划分的几点思考84
一、关于世界法律体系划分的标准84  二、关于世界法律体系的分类86
第3章 法的结构的比较研究88
第一节 法的结构概述88
第二节 公法与私法91
一、公法与私法分类的历史91  二、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普遍性94  三、划分公法与私法的标准96  四、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理论沿革及其危机98  五、普通法系中的公法与私法103
第三节 普通法与衡平法104
一、历史上的普通法104  二、英国法与法国法、德国法统一的比较108  三、历史上的衡平法112  四、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冲突与融合115
第四节 联邦法与州法118
一、美国联邦与州关系的历史118  二、联邦与州立法领域的划分127  三、联邦与州普通法的关系129  四、美国法的统一130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133
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的传统理论133  二、当代中国关于社会主义法的结构的理论与实践149  三、美国联邦制、欧盟与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的比较159
第4章 法的渊源的比较研究165
第一节 法的渊源概述165
第二节 制定法168
 一、制定法的种类168  二、制定法的发展趋势173  三、法律解释181
第三节 判例法189
一、普通法系“遵循先例”原则189  二、区别的技术——对判例的司法解释191  三、判例的形式193  四、判例汇编——法律报告体系194  五、其他法律体系的判例197
第四节 宗教法202
一、伊斯兰法律体系的宗教法202  二、印度法律体系的宗教法205  三、其他法律体系的宗教法207
第五节 习惯法208
一、非洲的习惯法208 二、其他法律体系的习惯法210
第5章 法的适用的比较研究213
第一节 法的适用概述213
第二节 普通法院215
一、法院的种类215  二、主要国家的法院系统216
第三节 行政案件的审理240
一、行政案件审理的类型240  二、行政机关审理241  三、司法机关审理244
第四节 违宪审查250
一、违宪审查的主体250  二、违宪审查的方式和效力256
第五节 仲裁和调解258
一、仲裁258  二、调解261
第六节 法的适用的发展趋势265
一、诉讼与替代性的解决纠纷方式265  二、司法独立与司法、行政的合一276  三、司法的民主化: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结合278
第6章 法律职业的比较研究280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念的比较280
一、大陆法系jurist和普通法系lawyer的比较280  二、美国律师和日本辩护士的功能比较282
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法律职业285
一、英国的法律职业285  二、美国的法律职业287  三、法国的法律职业293  四、德国的法律职业296  五、日本的法律职业300  六、中国的法律职业305
第三节 律师职业的发展趋势311
一、律师职业的正规化与非正规化311  二、越来越多的律师315  三、律师内部的正式等级差别日益淡化318  四、律师职业与商业的联系日益紧密318  五、从诉讼业务向非讼业务的转移320  六、律师服务的国际化323
第二篇 本土化
第7章 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论329
第一节 法社会学的框架329
一、从比较法到法社会学329  二、国家的法与非国家的法的框架: 法人类学332  三、政府的法与非政府的法的框架: 法律多元主义338  四、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的框架: 法社会学的二分法344  五、中国学者关于习惯法的研究348  六、本书对法社会学框架的考虑352
第二节 法社会学的方法论353
一、法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353 二、法社会学研究中的相关分析358  三、关于法律指标问题373
第8章 行动中的法: 法律、自由裁量与交易392
第一节 法的执行的不同模式392
一、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392  二、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394
第二节 行动中的刑事法律396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研究396  二、警察行为研究400  三、刑事案件中的交易406  四、交通事故案件和刑事案件的“私了”问题412
第三节 行动中的合同法: 商业中的合同关系与非合同关系的个案研究414
一、合同在创造交换关系中的作用415  二、合同在交易执行中的作用417  三、在合同不健全的情况下商人如何交易418
第四节 行动中的侵权法:关于保险公司对交通事故赔偿的个案研究421
一、正式侵权法的规定与实际执行的矛盾421  二、造成书本上的侵权法与行动
中的侵权法矛盾的原因422 三、行动中的侵权法的特点423
第五节 行动中的离婚法:法律阴影下的交易还是交易阴影下的审判425
一、法律阴影下的交易426  二、交易阴影下的审判430
第六节 解决争端的法律方法与非法律方法的选择433
一、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434  二、社会发展程度435  三、文化影响437  四、核心关系与边缘关系438  五、利益的计算439
第9章 社会结构对法律的影响443
第一节 社会分工与法律制度444
一、分工对法律类型的影响:杜尔克姆的理论444  二、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调解、警察与辩护人产生的顺序448
第二节 所有制形式与法律类型:以色列的基布兹和中国的人民公社453
一、所有制形式对法律类型的影响:以色列两个基布兹的司法制度的分析453  二、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458
第三节 社会组织与法律类型461
一、社会组织的结构:科层制及其危机461  二、法治资本主义和关系资本主义465  三、科层制与法治的关系471
第四节 社会变迁与工人赔偿法的个案研究474
一、下属雇员规则(fellowservant rule)474  二、下属雇员规则的削弱476  三、工人赔偿法的产生478  四、工业事故法与社会理论:对工业事故法变迁的不同理论解释478  五、“社会变迁与工业事故法”与当代中国法律实践482
第五节 社会变迁与诉讼486
一、社会因素对法律服务和诉讼的影响486  二、社会变迁与诉讼率492 三、关于司法的常规化、行政化494
第六节 形式合理的法律体系与资本主义499
一、马克斯·韦伯论形式合理的法律体系与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499  二、对韦伯法律社会学理论的争论和批判507
第10章 法律对社会的作用517
第一节 法律的作用与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美国的禁酒令与北京的禁放令517
一、美国的禁酒令518  二、北京禁放烟花爆竹的法令519  三、法律的作
用与行为方式改变的不同理论529
第二节 人们遵守法律的原因536  一、威慑理论和威慑曲线536  二、利益理论539  三、习惯理论540  四、道德理论及其与威慑理论的对比540  五、合法性理论543
第三节 法律效果研究550
一、法律效果的概念和分类550  二、法律效果的测量554
第三篇 全球化
第11章 法律和全球化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561
第一节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561
一、经济的深入一体化562  二、经济的非国家化562  三、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法律保障565
第二节 法律全球化的两种不同形式567
一、国际法的国内化567  二、国内法的国际化568
第三节 对法律全球化的不同评价571
一、新自由主义的评价571  二、世界体系理论的评价571  三、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573
第四节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律意识形态574
一、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和功利主义法学574  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现实主义法学575  三、战后福利国家与自由贸易的冲突与融合576  四、全球化和经济分析法学577
第五节 全球化的理论启迪和方法论579
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580  二、自由贸易与国家干预580  三、全球化与地方化581  四、国内法与国际法582  五、法律制度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583  六、法学与社会科学585
第12章 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586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法律改革586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的变化586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改革591第二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法制的回应602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挑战602  二、中国法制的开放性回应603  三、中国法制的防范性回应607  四、中国法制的保护性回应609
第13章 国内法的国际化: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法律改革研究612
第一节 国内法的国际化概述612
一、罗马法的国际化613  二、近代普通法的国际化和编纂法典运动614  三、现代美国法的国际化617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法律改革的不同理论617
一、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和全球化理论617  二、依附理论621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法律与发展运动625
一、美国法律与发展运动的发展过程625  二、法律教育——法律与发展运动的主要内容629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和前苏联的法律改革632
一、90年代法律改革与法律与发展运动的关系632  二、第三世界国家法律改革对经济改革的从属地位633  三、第三世界国家司法改革的内容637  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亚、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经济危机中的作用643
第五节 中国利用外资进行法律改革655
一、中国利用外资进行法律改革的概况655  二、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657  三、关于派出不归的问题660
第14章 国际法的国内化: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664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发展664
一、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664  二、关贸总协定666  三、乌拉圭回合666  四、世界贸易组织668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原则670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和职能670  二、互惠互利: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
基本要求672  三、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原则673
第三节 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评价678
一、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肯定评价678  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否定评价681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经济制度的法律界面问题684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不同利益684  二、不同经济制度的法律界面问题687
第15章 国际法的国内化:欧盟法研究690
第一节 欧盟法概述690
一、欧盟的发展过程690  二、欧盟的机构692  三、欧盟法的渊源695
第二节 欧盟法与成员国法的关系697
一、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辅助性原则697  二、欧盟法实施辅助性原则的形式和调整机制703  三、成员国法与欧盟法关系的协调705
第三节 欧盟法对法律全球化的意义708
一、欧盟法与法律全球化的其他形式708  二、欧盟法与国家主权的转移712  三、欧盟法:超国家的法,还是国家间的法,还是……714
附录一 关于法律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717
附录二 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739
附录三 欧盟法性质的法理学思考781
参考文献802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