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珍,江苏常熟人。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在师大浓重的学术氛围中沉潜涵泳。1985年毕业,考入该校攻读硕士学位,专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学习和研究。1988年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文学课的教学。多年来,分别在《社会科学战线》、《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还参加了《传世藏书》、《中国学术名著大辞典》等的校注、编撰工作。本着这样的宗旨,本书在编选时主要侧重于那些强烈的抒情性,或较富生活情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家名作,也兼顾那些能深刻反映人情世态的优秀作品。所以像杜甫的“三吏”、“三别”未选,而选了他的《羌村》(其一),因其表现的是诗人自己在战乱中侥幸生还与家人团聚的感人场面,虽未描写具体战事,也无对战争的直接揭露,但愈是独特的感受愈能反映了人性和世情,因而能更加深刻地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更具有普遍性。而诗中所写的“夜来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的情境,更是战乱年代经过生离死别的人们常有的心理体验,千百年来,如一个特写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再如晚唐吴融的《卖花翁》,它与白居易的著名“讽喻诗”《买花》一样同是对豪门显贵奢靡生活的揭露,但吴诗以“东风”的“惆怅”来加以艺术的表现,比白诗的直接揭露更曲析委婉,因而更具概括力,也更富有艺术魅力,因此我们便选择了吴诗。白居易的诗,我们更多地选取其“讽喻诗”之外的抒情味较浓的作品,如著名的《长恨歌》、《琵琶行》。涵泳性情,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抉发人性中最好的内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世界,更是十分的重要而迫切,我们选编这样一本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及情趣的小书,便有了一些实际的意义。我们挹取的古诗中的精华,它们距离现在已有1000多年,语言文字的障碍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