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就这样,我在当年升学考试的23个志愿上,全部填写了“师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第一志愿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从此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拉开了序幕。五年的大学生活,由于被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范教育”所熏陶,使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专业思想。1965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北京市中小学去当老师。13年的中小学教育工作,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来没有一天动摇过。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教师受冲击时期,我也没有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过畏惧的情绪。在“十年动乱”的“天天读”时期,我主要背一条“语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直到80年代,我几乎每年出版一本书,当我收到样书时,在扉页上写的还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成了我毕生的座右铭,并且用自己的行为、热血、智慧和力量实践着这一座右铭。1978年9月我归队回母校重操心理学旧业,可是我并没有离开与我结下深缘的中小学校。按照恩师朱智贤教授的教导,从1978年至今,我一直在深入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研究着学生的心理与教师的素质问题。纵观国内外教育家走过的道路,有三个共同点:一是熟悉本国的(甚至是外国的)教育史;二是了解当前教育的需要;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长期来,我一直摸索着走这样一条路,于是我的实验班从少到多,从一个扩展到3000多个,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我热爱中小学教师,也比较熟悉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教师的特点与工作我也曾做过长期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对比一些诸如《教育漫话》、《和教师的谈话》、《给教师的建议》等从国外翻译来的通俗读本,觉得自己的资料尚有一些特色,于是自己想把这些资料汇总起来,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一下教育、教学的规律,探索一下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以及我们教师自己,以便使我们更加忠诚咱们共同的教育事业,成为专家型的教师。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缘起。这本小册子是我用“心”写就的,我愿把它献给广大的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