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艺术哲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弗·威·约·封·谢林(1775~1854)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在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长远的价值。本书从历史上论述了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的种种形态、特征和艺术规律作了精辟的、经典式的论述,并涉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荷马、维吉尔、但丁、歌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众多欧洲诗人和作家,以及菲迪亚斯、提香、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艺术哲学》一书,谢林完成于其哲学活动的中期,即最成熟的时期(约1801~1809年)。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从先验唯心主义转向同一哲学。谢林早期形成的许多哲学观点,亦反映于这一著作。早期的谢林将泛美主义和艺术视为最重要的认识举动,视为反映万事万物的方式,视为绝对的自我直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谢林的早期哲学思想同晚期的哲学思想明确地加以区分,充分肯定了其早期的“真诚的青春思想”,并批判地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成分。所谓“艺术哲学”,在谢林的先验哲学中居于特殊的地位。《艺术哲学》构成德国浪漫主义的一定的组成部分,并成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谢林论述了一般美学原理,并探讨了种种艺术形态和体裁。谢林的著述对法国、英国、俄国等国家艺术和文学以及美学思想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就美学范畴而言,谢林被视为黑格尔的志同道合者,同样将辩证法运用于美学问题。关于神话的论述,在《艺术哲学》中居于显著地位。据谢林看来,“神话是任何艺术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始初质料”。所谓“神话”,无非是尤为壮伟的、其绝对面貌的宇宙。神话即是世界,又是土壤,惟有植根于此,艺术作品始可吐葩争艳、繁荣昌盛。神话是永恒的质料,仰赖于这种质料,一切艺术形态得以灿烂夺目、千姿百态地呈现于世。神话是任何艺术的元素和范型。谢林对理论问题的生动探索、对艺术问题的敏锐观察、对艺术规律的深邃阐述,对唯物主义的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颇有助益。谢林在其探考中,不仅立足于民族的哲学—美学传统,并依据康德、席勒和费希特的学说。据谢林看来,艺术犹如自然,是某种统一体。种种艺术和艺术体裁,具有内在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手段再现绝对。谢林关于悲剧、喜剧、叙事诗、抒情诗、小说以及种种艺术形态的理论,博得远见卓识的学者的关注和赞誉。本书系依据弗·威·谢林生前讲演遗稿整理而成。首次讲演,于1802年冬至1803年在耶拿;其余数次,于1804和1805年在维尔茨堡。步入谢林的《艺术哲学》,将会发现无数“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依然具有充分的价值,并给人以启迪。本书论述广博而精湛;为了便于阅读,针对所涉及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作了必要的注释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