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迄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魅力,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民族绘画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产生,是我们的先民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的进步反映。人类从自然中来,在其中生存、养育、发展,并且终将再回到自然中去。大自然的博大与不息的生机,对于人的有限认识来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开拓与发展了智慧和文明。并在不断的认识、发展与启迪中宏扬、丰富了人生的追求与创造的意识。大自然陶冶了人的情操,展阔了人的胸境。这种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亲和之情是千丝万缕的。因此,在中国,人们对自然美的表现是以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表达,结合在相应的绘画形式之中。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大艺术特色。基于此,中国山水画,历来就不是以再现客观自然或纯主观形式美为表现目的的。这一点是学习传统山水画,首先需要明确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属性。同时,由于人类的文明进步,认识的发展,个性情思的丰富,在大千世界中的体验与感悟亦是方方面面的。对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作为绘画表现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永恒发展的。从表现形式上,山水画分为工笔、工兼写、大写意三人类。每一类又分为水墨、淡彩、重彩,以此便形成了山水画的9种表现形式。本书介绍的即是工兼写的淡彩,这种形式在传统中称为“浅绛山水”。它由元人始创,其表现风格,上承五代、北宋、下启明清,相对具有更多的代表性。技法体系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最为系统全面,因此是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现在的山水技法书都是对这种工兼写的淡彩形式的技法讲解。通过这些技法学习,掌握了基础,一方面可以直接进入个性创造的天地;另一方面也为更系统地深入传统的工笔、写意领域,或水墨重彩领域创造了条件。对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既打下了基础,又留下了余地。这本《中国山水画技法》是以山水画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况,以传统技法的发展常识为主。这样更有利于技法的学习。其余三部分是技法的叙述,按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分章。目的在于使初学者较系统地掌握这一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表现规律,初具山水画的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