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词典》是经国家出版署批准的我国“八五”期间重点出版图书之一。她是海峡两岸学者合作的产物,由二十个省(区、市)的千余名豫剧工作者参加撰搞,总量11200余个词条,170余万字。这真是一项大工程。就我所知,中国的地方戏也编辑出版过不少词书,但还没有哪个剧种编纂出版过规模如此浩瀚、门类如此齐全的词书,很使人振奋。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说明:戏曲,并非“黄昏艺术”,它还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不这样看问题,就无法解释其成书过程中的精神力源。如何看待戏曲现状,一直是从说纷纭。在学术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本是正常的情形。但我则始终认为:戏曲不会消亡。某个剧种因不能适应时代而可能被淘汰,但做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品类,则不会消亡。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些剧种(如河南的罗戏、卷戏)的确是衰落了,可是河南梆子戏却兴旺起来了,而且达到了在中国三百多个剧种中少有的兴旺!远的,如豫剧在台湾、在新疆等地的发达情况,我没到那里去,只是听说;但豫剧在北京,我可是亲见亲闻。建国以来,外地剧种到首都演出的,不论就剧团、剧目、场次的数量,或受观众欢迎的程度看,豫剧都是很突出的,被学术界感兴趣地称之为“豫剧现象”,并认为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加以探讨。戏曲理论界一致认定,要使戏曲振兴,必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并与实践相结合方能见功。现在有了这部《中国豫剧大词典》(河南还编纂并陆续出版了总量达136卷的《河南省戏曲志》及《戏曲史论文集》《豫剧艺术总汇》等大块头著作)。我想,有了这些理论建树,那么豫剧振兴的工作就好办多了。还应指出的是:《中国豫剧大词典》推出了很大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因为老一代艺术家已先后谢世,当今活跃在豫剧舞台上的骨干力量,主要是中青年演员。为了豫剧的发展繁荣,及早宣传、介绍以提高她(他)们的知名度,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应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