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从80年代初即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学解读学与鉴赏理论、散文评论与鉴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等职。从90年代以来,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2套学术丛书和3部全省高师统用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课题1项、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题1项,以及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多项。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近年来主要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师发展理论、语文教育文化学与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理论,以及阅读本体理论、阅读接受理论、阅读对话与体验理论等文学解读学和语文阅读理论,在全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其学术专著《文学解读学导论》、《语文阅读活动论》与主编的《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丛书》,被学术界视为"别有创意之作"。其中,《文学解读学导论》,在《光明日报》、《读书》、《文艺报》、《中国图书课论》发的评论中,被称之为“第一部文学解读理论的开创之作”。其次,他的散文评论和鉴赏理论研究也有广泛的影响,有的文章被全国《新课程语文教材教学用书》(人教版)采用。语文教育从其表层的意义而言,是要教导学生准确和熟练地使用自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无论是从事哪种工作的人,如果缺乏这一方面应该具备的必要的能力,那就具定会在自己的工作中间,产生种种的缺失与谬误,影响自己本来应该取得的成绩。在往昔的社会实践中间,已经发生过不少令人遗憾的事例了。而想要做到准确而熟练地使用此种语言文字,除了要很好地学习语法修辞和写作理论之外,还必须进一步牢固地掌握包涵于其中的知识、思想、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否则是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一项任务的。这样就必然会从更为深层的意义上面,涉及到了有关提高整个民族思想与文化素质的问题。因此归根结底地说来,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从事于人性的升华与完美。对于这种具有根本意义的努力追求,无疑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的同仁,都应该达到高度自觉性的境界。曹明海先生主编的这一套丛书,正是非常明确和认真地从各自有关的视角,反复地对此作出了分析和阐述,以期启迪更多的同仁都能够尽快抵达这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