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蓝牙技术的起源与特色
1. 1 蓝牙技术的发展背景
1. 2 蓝牙技术的特色
1. 3 蓝牙SIG协会的发展目标
1. 4 蓝牙SIG协会持续制定新的技术标准
1. 5 蓝牙技术的应用模式
第2章 电波发射层协议的功能与特色
2. 1 蓝牙技术的通信协议体系
2. 2 电波发射层协议的功能与特点
2. 2. 1 制定ISM通用频段
2. 2. 2 发射功率
2. 3 调制方式
第3章 基带层协议的功能与特色
3. 1 设备地址
3. 1. 1 BD ADDR
3. 1. 2 AM ADDR
3. 1. 3 PM ADDR
3. 1. 4 AR ADDR
3. 2 物理通道
3. 3 跳频
3. 4 主设备与从设备间的时序同步
3. 5 主从网络
3. 6 分散网络
3. 7 数据传输类型
3. 7. 1 SCO链路
3. 7. 2 ACL链路
3. 7. 3 链路数目
3. 8 语音编码
3. 8. 1 PCM
3. 8. 2 CVSD
3. 9 差错控制
3. 9. 1 FEC
3. 9. 2 ARQ
3. 10 蓝牙包结构
3. 10. 1 访问码
3. 10. 2 包头
3. 10. 3 有效载荷
3. 11 蓝牙包的个别分析
3. 11. 1 共同包
3. 11. 2 SCO链路上的包
3. 11. 3 ACL链路上的包
3. 12 设备的工作状态
3. 13 设备的连接状态
3. 13. 1 Active
3. 13. 2 Sniff
3. 13. 3 Hold
3. 13. 4 Park
3. 14 设备的中间状态
3. 14. 1 进入中间状态的时机
3. 14. 2 连接过程
3. 14. 3 查询与呼叫的跳跃频率
3. 14. 4 查询进行过程
3. 14. 5 呼叫进行过程
3. 15 逻辑通道
第4章 高层通信协议的功能与特色
4. 1 LMP
4. 1. 1 LMP协议层位置
4. 1. 2 建立LMP连接时的信号交换过程
4. 1. 3 LMP层的功能
4. 2 HCI的组成体系与信号处理
4. 3 L2CAP
4. 3. 1 L2CAP协议层位置
4. 3. 2 逻辑通道的建立
4. 3. 3 L2CAP的调用函数
4. 3. 4 L2CAP的功能
4. 3. 5 两个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
4. 4 RFCOMM
4. 4. 1 RFCOMM的主要功能
4. 4. 2 建立RFCOMM会话
4. 5 服务发现协议
4. 6 TCSBinary
4. 7 AT指令
4. 8 对象交换协议
4. 9 TCP/IP协议
4. 10 音频
第5章 蓝牙技术的操作模式
5. 1 为什么要定义操作模式标准
5. 2 每个操作模式实现互通性的方法
5. 3 蓝牙技术标准定义的各种操作模式
5. 3. 1 通用操作模式
5. 3. 2 交互模式
5. 3. 3 TCS-Based(与电话相关操作模式)
5. 3. 4 串行端口操作模式
5. 3. 5 耳机操作模式
5. 3. 6 拨号上网操作模式
5. 3. 7 传真操作模式
5. 3. 8 局域网访问操作模式
5. 3. 9 普通对象交换操作模式
5. 4 未来将制定出更多的操作模式
5. 5 应用模式与操作模式的关系
第6章 蓝牙的安全保护机制
6. 1 蓝牙设备所充当的角色
6. 2 安全机制的模式
6. 3 在应用层建立的安全机制
6. 4 在链路层建立的安全机制
6. 5 链路层的验证程序
6. 5. 1 产生初始化密钥
6. 5. 2 验证
6. 5. 3 产生设备密钥
6. 5. 4 产生链路密钥
6. 6 链路层的编码程序
6. 7 私有链路密钥的时效性
第7章 蓝牙芯片与模块的发展
7. 1 蓝牙模块的硬件构造
7. 2 蓝牙模块的发展目标
7. 2. 1 低成本
7. 2. 2 单芯片
7. 3 蓝牙技术商品化遇到的问题
7. 3. 1 兼容性
7. 3. 2 软件开发
7. 3. 3 小型化
7. 4 生产蓝牙模块的关键技术
第8章 蓝牙产品的发展趋势
8. 1 各厂商对蓝牙产品的设计与规划
8. 2 应用模式的实现
8. 3 蓝牙产品的发展阶段
8. 4 发射电波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8. 5 诺基亚发布的蓝牙套件
8. 6 爱立信的蓝牙手机R520
8. 6. 1 功能
8. 6. 2 支持操作模式的规范
8. 6. 3 蓝牙设备名称
8. 6. 4 查询与呼叫
8. 7 Tacbl推出与PalmV连接的蓝牙模块
8. 7. 1 Sword
8. 7. 2 BlueV
8. 8 爱立信的蓝牙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第9章 蓝牙与其他无线技术的比较
9. 1 蓝牙技术与红外线技术
9. 2 无线局域网802. 11
9. 2. 1 不同传输介质对应到不同MAC层
9. 2. 2 802. 11定义的MAC层
9. 2. 3 802. 11定义的物理层
9. 2. 4 网络连接体系
9. 2. 5 漫游
9. 2. 6 无线设备如何加入BSS
9. 2. 7 省电模式
9. 2. 8 安全保护机制
9. 2. 9 无线局域网内的电波传播
9. 2. 10 物理层的包结构
9. 2. 11 WECA兼容性测试单位
9. 2. 12 应用前景
9. 3 新一代的标准IEEE802. 11b
9. 4 蓝牙技术与无线局域网
9. 4. 1 传输距离与速率
9. 4. 2 数据传输方式
9. 4. 3 价格与产品种类
9. 4. 4 HomeRF与蓝牙
9. 5 3种无线通信标准的应用场合
第10章 蓝牙SIG协会的认证计划
10. 1 认证与测试的重要性
10. 2 测试项目的分类
10. 3 测试项目的涵盖范围
10. 3. 1 电波发射
10. 3. 2 协议
10. 3. 3 操作模式
10. 4 必须认证的蓝牙产品
10. 5 通过认证后取得的专用标志
10. 6 负责认证的机构与申请步骤
第11章 GPRS网络的标准制定与特点
11. 1 第1代移动通信系统(1G)
11. 2 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2G)
11. 3 GSM移动通信系统
11. 4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
11. 5 从2G网络升级到3G网络
11. 6 数据传输的类型
11. 6. 1 线路交换
11. 6. 2 包交换
11. 7 什么是GPRS
11. 8 GPRS网络的发展前景
11. 9 GPRS标准制定的过程与阶段
11. 9. 1 标准制定的过程
11. 9. 2 标准制定的阶段
11. 10 GPRS网络的发展过程
11. 11 手机用户得到的方便与服务
11. 12 电信运营商得到的机会与商机
11. 13 GPRS网络所面临的问题
第12章 GPRS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12. 1 GSM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12. 1. 1 移动站MS
12. 1. 2 基站BSS子系统
12. 1. 3 交换机SS子系统
12. 1. 4 GSM系统的标识码
12. 1. 5 GSM网络的地理阶层
12. 2 GSM移动通信的信号交换过程
12. 2. 1 通话交递
12. 2. 2 手机的位置更新
12. 2. 3 系统建立通话联机时的信号交换
12. 2. 4 用户验证与信号编码
12. 3 GPRS网络的网络结构
12. 3. 1 在GSM网络加入新的设备
12. 3. 2 原有GSM网络上的通信设备
12. 4 GPRS网络的地理阶层
12. 4. 1 蜂窝小区更新
12. 4. 2 用户验证与数据编码
12. 4. 3 登录GPRS网络
12. 4. 4 开启PDP Context
12. 4. 5 无线通信协议WAP
12. 4. 6 将MS连接上WAP网站
12. 4. 7 修改与关闭PDP Context
12. 4. 8 注销GPRS网络
第13章 移动通信系统上的各种应用服务
13. 1 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环境
13. 2 无线网络应用服务的特点
13. 3 移动通信各种不同的应用服务
13. 3. 1 定位服务
13. 3. 2 其他应用服务
第14章 日本经营i-mode的成功经验
14. 1 NTTDoCoMo发展数据传输的成功经验
14. 2 成功的因素
14. 3 手机上网方式与网页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