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在文坛上被人称为“林博士”,尊崇也罢,讥讽也罢,“博士”的顶戴却不是假的,和胡适之胡博士一样,都是正经在欧美名牌学府戴上的博士帽。看一个人,背景很重要,教育的背景,文化的背景,伴随他一生的演出,念打唱做,无不与之息息相关。林博士正是如此,他出身于牧师家庭,自小受教会学校的教育,后来又负笈欧洲,所以有一个很西化的文化背景,不论他如何爱穿大褂长袍、平底布鞋,这是遮盖不住的。留学欧美的人,后来在文化上都有些综错,彻底西化很难做到,于是又攀援于祖邦的固有文化,要找一个立足的平衡点,边缘行走,期于不倒。他们既可以说是不同文化折冲的牺牲者,也可以说是不同文化交会的幸运儿,善于发现优势和强项如林博士者,就自觉到“对中国人讲西方文化,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大可回旋腾挪,因而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不必对此轻蔑有加,单就生存之道而言,没有单位工资劳保医疗福利的林博士,做如此选择也是应予尊重。何况世界大同如果不止于理想的话,不同文化的融汇就实在很需要这样一些分子,双边或多边游走贯通,将此国文化输送到彼国去,将彼国的文化输送到此国来,涓涓滴滴,让人见到一种兴云作雨有望沛然的趋势。::金宏达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