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辜美高一、前言《三国演义》是描写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约一百年的历史,以《资治通鉴》有关的史实作为创作素材,因此,《资治通鉴》奠定《三国演义》观点的基调,尤其是它的英雄观。虽然《三国演义》作者的观点,更偏向儒家,但却不能全部改变《资治通鉴》有关汉末三国持平的观点。今人杨耀坤《陈寿评传》在论述三国的英雄史观时引《魏书·武帝纪评》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川,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杨氏引此段,旨在说明陈寿的英雄史观。的确,像曹操那样,总揽法家申韩的法术,“矫情任算”,只讲手段、不讲情理以达到目的,都能算英雄。这一点说明这一个时期道德观念是很薄弱的。今人邵燕祥《史外说史》曾说:(先秦)中国所谓英雄多带草莽气、血腥气。欧洲的英雄也不是吃素。后来的英雄有了引申义,角度不同,解释各异。于是不但杀人的权力者是英雄,被杀的牺牲者也可能是英雄。这个定义,对于我们了解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英雄,尤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英雄人物吕布将有帮助。大家都知道,吕布是历史上以及小说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他的名字、事迹,在《三国演义》前19回里频频出现。人们称吕布为英雄,主要是他们崇拜“力”,尤其是在动乱的时代,谁能攻城略地,谁便是英雄。吕布勇猛过人同时又生性残暴、助纣为虐、周身血腥,此外,他还有忘恩负义的种种缺德,然而这些却被他神勇的光芒所掩盖。我们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这个悲剧人物时,应该以他所处的时代的标准加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