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③还要考虑到多种经营和发展的需要。(2)鹿场场址的选择。首先,鹿场的位置应建在远离村庄的地方,特别是大型鹿场更应远离村庄,但距电源要近,交通要方便。特别注意的是鹿场不要建在畜牧场的旧址处,也不要建在畜产品加工厂附近,更不要把鹿场建在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环境复杂、有疫情存在的地区不适宜建场。鹿场要在村庄的下风向或偏风向,这样对村庄的环境卫生有利。其次,鹿场的地势,在平原地区要选择高燥、平坦或稍向东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可在山坡南面建场。以便达到排水快、场地干燥、阳光充足、冬季可遮避风寒的效果。选择场址时还要注意场址的土质和水源条件,要求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水源清洁,取水方便,没有污染,符合卫生条件。最好用深井水。另外,建场时还要考虑到饲料来源,如有饲料基地最好。没有饲料基地的就要考虑饲料来源是否广泛,采集收购是否方便,以保障饲料的常年供应。总之,选择场址必须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不能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最好要少占耕地,不占好地。(3)鹿场的规划与布局。根据鹿场经营的性质、发展规划和饲养头数,结合场地的主风向、坡度和饲养卫生要求,鹿场的各种建筑物要合理配置并进行必要的划分。一般的说,鹿场要规划成四区,即生产区、办公区、隔离区和生活区。生产区:是鹿场的主体,包括鹿舍、饲料调制车间、仓库、器械药品室、鹿产品加工车间。生产区应处于办公区的下风向或偏风向,处于粪场的上风向,地势比办公区稍低,而高于粪场。生产区内的建筑布局应当是公鹿舍在上风向,育成鹿舍居中,母鹿舍在下风向。饲料调制室和仓库多居中心地区,以方便工作。青储窖地势应稍高,一是运输方便,二是免受地下水害。仓库要注意防火。办公区: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车库等。办公区应处于生产区外的偏上风向,以保证办公区的卫生、减少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区的机会。隔离区:包括农机库、役畜舍等。一般安排在生产区和办公区之间,既工作方便又起到隔离作用。粪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50米以外。生活区:包括住宅、托儿所、小卖部等。应远离生产区和办公区,距生产区1000米以外最好。3.鹿舍设计鹿舍是养鹿场的主要生产建筑,其作用是保证鹿群冬防寒雪,夏防雨淋日晒。鹿舍是圈养鹿群采食、反刍、运动和休息的惟一场所,关系着鹿群的生长、健康和安危。只有具备良好条件和合乎要求的鹿舍才能顺利进行生产。鹿的胆量小,稍有动静就能引起灵敏反应。为防止逃跑、格斗、夹伤、断腿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鹿舍常分为公鹿舍、母鹿舍、育成鹿舍、产仔鹿舍、病鹿舍等。本书前言前言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经济动物的养殖也日趋活跃。在我国的许多省(自治区)、市,经济动物的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产业,这对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畜产品的出口创汇起到了一定作用。“经济动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泛指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家畜、家禽也包括在经济动物里面。从动物学观点看,它几乎包括了较高等的哺乳类动物、鸟类、爬行类及较低等的两栖动物、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多种昆虫等。而本书所介绍的经济动物则特指家畜、家禽以外,由人类饲养和保护,其本身或其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又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一类由野生变为驯养的动物。关于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人们习惯上把具有某种特殊的经济性状且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视为特种经济动物。在这些动物的养殖过程中,改变其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加大科学技术的含量,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正是编写此书的目的所在。特种经济动物种类很多,由于篇幅的限制,并根据河北省特种养殖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读者对象,本书只收入了人们养殖较多并发展较快的10种经济动物的高效饲养技术,分别对鹿、狐、水貂、貉、黄鼬、麝鼠、蛇、蝎、蚯蚓和地鳖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繁殖技术、产品加工、主要疾病防治进行了介绍,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饲养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希望本书能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朋友、培训农村技术骨干的好教材,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有关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有所促进。编写过程中,曾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谢意。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所限,缺点、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作者199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