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之一,起着保护椽头和房檐的作用。质地一般为泥质灰陶,个别有砖、石雕刻而成,铸铁、铜、抹金、琉璃瓦当也有发现。当面多饰有图案、画像、文字等,是实用和艺术的有机统一,也是今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根据考古资料,目前发现最早的瓦当属西周时期,出土于陕西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有素面瓦当和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繁荣,生产工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诸侯国的重要中心城市进一步发展,宫室建筑已较多地使用了瓦材,瓦当的造型与瓦当题材出现了质的飞跃,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动物纹瓦当,偶有云纹瓦当;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的三鹿及变形云纹瓦当;楚国早期以素面半瓦当和瓦当为主,中期以后开始出现饰有云纹的半圆瓦当;齐国流行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素面半瓦当也有所见;燕国以饕餮纹、山云纹瓦当居多;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秦国则流行单个动物图案,如鹿、豹、蟾蜍等,但在中晚期秦咸阳城、芷阳城遗址所出土瓦当中已少见单个动物,而出现了四区界格,云纹图案中已兼饰文字,只是字型多与图案纹饰相近,文字瓦当渐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