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种体式的文学发展历史,我们要求的描述原则是:第一,文体变化与作家创作相结合。在对各体文学发展历史的描述上,以文体发展演变为经,以时代思潮和作家创作为纬,力争对每一文体的孕育产生、发展演变及体式特征做清晰的叙述,把对重要作家创作成就的介绍与文体的发展演变和时代思潮的变化紧密结合,力争将某一文体盛衰兴亡的历史过程、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结合观照,以呈现中国各体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全貌。 第二,史的论述与作品选讲相结合。对每一种文体,在论述其发展演变、体式特征和作家创作时,适当征引一些经典性作品,把文体发展史的勾画、文体特征的揭示和作家创作的评述与作品的选讲有机结合。征引原作的比例,根据文体的不同,多少不等,一般要占到20%——30%的篇幅。尽管这样做比较费事,但可以避免游谈无根,做到“得鱼”而不“忘筌”。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对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评价时,既尊重历史事实并顾及前人的阅读体验,尽量做到客观公允,又力求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写出以扎实材料作基础的新意,表现出学术个性。并注意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第四,对兼擅众体的作家,既避免遗漏,又力避重复。我们的处理原则是:如同一重要作家在同一卷中的各编中出现,则在其首次出现的一编中介绍其生平并论述其相关的创作,其后各编一般只着重论述其某方面的创作情况。此外,本书在每章的末尾列出了一些思考题,以便读者掌握该章的要点;在每编的末尾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原著与理论著述,或重要的工具书、资料书等。这样做的用意,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阅读指南,为深入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