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除介绍了当今美国主要经济学派的林林总总之外,作者以其“神笔”精辟地概述了一二十种重要经济理论的来龙去脉和二十九位伟大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和他们德才兼优的特质;并对有志和已涉足经济研究领域的年轻学子和学者“求学”“探路”指点了迷津。作者简介:林行止,原名林山木,为香港《信报》创办人。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自1973年开始至今天,每日《信报》的评论几乎均出自他之妙笔。其知识渊博,文字从容,名家风范。其作品时常结集出版,至今已有72本书问世。“张五常在《壹周刊》里写《香江第一笔》,说他在飞机上瞄到一位乘客手上拿着的报纸有一幅大字广告:‘香江第一健笔独领风骚’。他说:‘我对自己说:我可没有发这广告,难道是阿康发了神经?忍不住向该乘客借报一读,原来文中的主角是林行止。心想:那也说得是,山木兄真的是香江第一笔!’好一句‘我可没有发这广告’!张教授向来自负,视自己文章如别人老婆,既非敝帚,更当自珍,甚至自诩,那是早就传为佳话了。这回连他都承认林山木是香江第一笔,足见独领风骚之说是定论了。”——《苹果日报》董桥“在我以中文下笔的一个小去处上,山木(林行止)和我曾经是难得一遇的最佳拍档。我们大家都有信念,但没有成见;我们大家都愿意冒险、愿意尝试;我们大家都不滞于物,不管他人说什么;我们大家都认为文章之道是要简而明,要诚恳,而老气横秋是不可取的。”——张五常“林山木(林行止)和查良镛(金庸)都可说是香港文化界的特殊产品。如果说查良镛是香港六十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一代宗师,那么系出“明”门、师承查良镛的林山木,则可说是八十年代的个中翘楚。”——方卡谬请读片断: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异同随着十八世纪末期西方社会的所谓“双重革命”(DoubleRevolutions)——即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来临,经济活动亦愈趋复杂,经济盛衰循环日益明显,通货膨胀、通货收缩交替出现;失业现象更令当政者非常困扰。在这种情形下,试图以一套理论、一家之言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学说便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克思(K.Marx,1818~1883),在他的共产主义圣经《资本论》里,他指出要稳定经济发展,必须抑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要削减贫困,资本财产私有的制度必须连根拔起;马克思主张工人阶级——财富创造者——应该集体拥有和管理这些资本财产。显而易见,马克思这套理论,对于信服斯密学说的人而言,根本不具说服力,但它对一般人尤其是家无恒产者的吸引力不容忽视。不过,到了现在,苏东国家纷纷直接或间接“走资”之后,这种形势的转变强而有力地说明了治句之道只有破坏性而无建设性——它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大敌!不过,正如数天前笔者在此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精深博大,因此而全盘否定,是不客观的。马克思学说在西方国家虽不吃香,但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亦令西方经济学界开始怀疑“自由放任”、“无形之手”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知识革命”就逐渐酝酿,而凯恩斯就是这场思想革命的领袖。经济大萧条的出现,一度使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预言快成事实,但凯恩斯认为此说荒谬无稽,因为,通过政府的有限度干预,资本主义寿比南山、长春不老。一利生一弊生说起来非常简单,凯恩斯的处方是通过公营部门的投资,令市场对货物和劳务的需求上升,结果失业情况得以纤缓,一场经济危机就可以化解。凯恩斯的处方果然奏效,这是战后以来西方经济能享受三十年繁荣的根本原因。事实上,马克思和凯恩斯都主张政府干预,只是前者主张财产公有,后者极力维护私有制;这二种看法,如今胜负已见!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原是通货膨胀的温床,当政府发现通胀恶化至失却控制时,采取相反方法抽紧银根收缩开支,便将经济推入更痛苦的通货收缩、经济衰退的深渊!褒贬无碍功能依旧究竟经济学能否帮助经济顺利发展?这个问题,除了经济学学者,其他大部分学科的学者都予否定,此中的原因,不言自明,但经济学在众多社会科学中特别吃香(如可得诺贝尔奖,这是其他社会科学所无的殊荣)。有地位(如受聘为统治者的顾问)及财源广进(经济研究报告十分昂贵,经济学家的顾问费特别高),令人“眼红”,于是在经济发展一塌糊涂比如失业通胀衰退齐来时,提出经济学无用论,便很易为一般人接受。不过,由于经济学是“研究日常生活的学问”(最后一位古典经济学宗师马歇尔语),奥国学派大宗师米赛斯则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学问”,几乎所有人们的活动——包括作爱以至精神患病者——都可包容在经济学范畴内,因此,经济学仍是探讨经济问题以至社会现象不可或缺的工具。(摘选《经济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