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板桥是其号,偶而也题板桥居士、板桥道人,到了晚年,又自署板桥老人。他是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郑板桥小时在家里,长期受到父亲的直接教育和舅舅的影响。二十岁时,板桥从真州回到家乡,投至陆种园老先生门下为弟子。由于板桥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刻苦,再加之陆老先生的悉心指点,他不仅精通了“四书”、“五经”,而且在绘画、书法、赋诗、填词等方面都小有名气,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了。板桥二十三岁时,娶妻徐氏。婚后他们育有三个儿女,为了维持生计,板桥只得辍学。大约三十岁时,板桥的父亲去世了,家境更为艰难。接着,他的独生爱子夭折。三十九岁时,伴他十几年的结发妻徐氏也不幸病殁。这一连串的变故,使得郑板桥对前途感到了悲观失望。在艰难困顿中,幸而有江西人程羽宸的慷慨帮助,才使他解脱了家庭的牵累,得以游历庐山、燕京、杭州等地。芗旺十年(1732年),板桥四十岁,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经过在焦山的借宿苦读,终于在乾隆元年(1736年)的京都应试中中了进士。但是直至乾隆六年(1741年),他四十九岁时,才被任命为七品县令,去山东范县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