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得到不断的充实与发展。本书概括分析了三国两地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对其社会保障的制度类型和成长轨迹的影响。分别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制度类型、体系结构、覆盖范围、运行方式、保障层次、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系统的论述。东亚地区三国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上却大相径庭。日本在60年代实现了普遍主义的“全民保险”、“全民年金”计划,经过几度改革完善,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中保障制度较为完备、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韩国自60年代起实行“先增长后分配”的经济成长战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收入分配扭曲的社会恶果,80年代末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付诸落实才逐步得到改观,现已建立起以国民年金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加坡在1955年就实施了中央公积金制度,现已演变成为为全体居民提供退休、医疗、往房和家庭保障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项强制性的、完全积累式的个人储蓄计划,因不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而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香港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港英政府在60年代后期才逐步介入社会福利领域。由于长期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高经济增长与不完善、低水准的社会福利形成鲜明反差并成为香港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香港回归后,维护自由经济制度和追求市场效率仍然是特区政府制定社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但2000年底实行的强制养老公积金计划则是政府在福利制度供给方面对社会经济的适当干预。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50年代,最初只侧重于“军、公、教”等特定阶层,80年代以来才逐步形成体系但至今尚不完善,现正酝酿“国民年金”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衍生物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既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普遍、必然的趋势,同时又在各国特殊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其多样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在东亚地区三国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