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

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

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

定 价:¥28.00

作 者: 吴怀东著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海棠文丛 第一辑
标 签: 研究

ISBN: 9787533629632 出版时间: 2002-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7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并吸收评审和参加答辩会专家的意见增删、修订而成的。杜甫人格伟岸崇高,诗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诗歌史、文化史上永远之丰碑,然其生平坎坷,一生啼饥号寒,伤时悯乱,忧国忧民,笔者心深爱之。然而,爱好不等于能够研究,更何况杜甫研究自古称“学”,硕果累累,千家注杜,蔚为大观。因此,笔者选择杜甫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博士论文题目,自然有不自量力、力不从心之感。但是,在中国诗史甚至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研究中,如果避重就轻,绕开了杜甫,很多问题、很多现象很难得到清楚的解释,因为杜甫诗歌确实是中国古代诗史发展的顶峰,是既“集大成”又“开诗世界"的重大转关,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成就与特色的现实表现(最近出版的杨义先生的《李杜诗学》就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角度研究、总结李、杜诗歌成就的开创性著作);就杜甫研究本身而言,不少问题也有待于深化,比如杜甫的诗歌创造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诗歌史的发展为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条件、艺术经验,有鉴于此,本文就试图将杜甫诗歌活动放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诗歌流变、诗史运动中作综合考察。这种研究论题还涉及如何确认影响关系、如何解释作家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等文艺学命题,而现有的有关研究理论与模型,如传统文学研究通过寻找字句出处以确认影响关系、当代文艺学对于作家继承与创新关系大而化之的解说等,在面对具体的文学史问题时缺少深刻的解释力,这就更增加了此项课题研究的难度。由于个人学养、才力以及时间之不足,目前提交的是个人读杜、研杜的一点心得而已,是笔者奉献给诗人杜甫的一瓣心香。笔者殷切地期待着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笔者想这不仅对笔者个人是一种帮助和提高,也是深化笔者们共同深爱的诗人杜甫研究之需要吧。

作者简介

暂缺《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引论杜 诗“集大成”说及其阐释方法考论
第一章 六朝文学成就与初盛唐人的评价
 第一节 “六朝”概念含义溯考
 第二节 士族社会及其文化特征
 第三节 六朝审美文化之开拓
 第四节 初盛唐人对六朝文学的反思及其贡献
 第五节 初盛唐审美文化之继承性
 第六节 “永怀江左逸,多谢邺中奇”与唐诗繁荣
第二章 “《文选》理”与杜甫的立场
 第一节 《文选》在唐代传播的诗学意义
 第二节 杜甫接触《文选》的途径与意义
 第三节 六朝诗之“宏丽”与“选体”
 第四节 杜甫接受“选体”的背景与总体认识
第三章 杜甫与田园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诗风演变
 第二节 陶渊明其人其诗被接受过程
 第三节 陶、杜思想异同论
 第四节 田园诗的超越性与现实性
 第五节 从“文取指达”到“风骚共推激”
第四章 杜甫与山水诗人谢灵运
 第一节 谢灵运的诗史贡献
 第二节 唐人陶谢并称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 杜、谢人格异同论
 第四节 山水诗与行旅诗、抒情诗
 第五节 典重的写景与超越的思考
 第六节 “有意作诗”与艺术精神的弘扬
第五章 杜甫与社会诗人鲍照
 第一节 鲍照对于时代的超越
 第二节 杜甫处境变化及其与鲍照的共鸣
 第三节 思想转型与现实批判
 第四节 “险俗”与“俊逸”
第六章 杜甫与永明体诗人谢胱
 第一节 永明体与谢胱之诗史地位
 第二节 杜甫的接受与“讽诵”之诗学意义
 第三节 “绮丽”之美
第七章 杜甫与梁陈诗人“阴何”
 第一节 趋向近体的梁陈诗
 第二节 “阴何”并称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颇学阴何’’的诗学内涵
第八章 杜甫与南北朝“集大成”诗人庾信
余论 “集大成”与超越、开拓的共生互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