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探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起源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20世纪末中国思想界的革命与改良、激进与保守的二元对立观念作了学术史上的回应。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就能够给予圆满的解释,救亡有时确实压倒了启蒙,保守主义有时确实比激进主义、政治浪漫主义更可爱。然而由于近代中国毕竟是被迫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因此近代国人的心理调适,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都使得当时的中国无法从容地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从百年后历史眼光看,我们现在反观百年前的历史,似乎应该摒弃那些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似乎应该超越革命与改良、激进与保守这些传统的价值评估体系了。全书共分4章。一、激进与保守:估戊戌。作者从清政府的改革极限、民族主义的双刃剑、西太后对维新的否定与认同三个方面对戊戌维新进行了评估。提出帝后两党没有改革与保守之分,只有激进与保守之别。甲午战争一方面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促成了戊戌变法,另一方面陷入了民族主义的误区,导致了满汉冲突,造成了戊戌运动的夭折。二、革命与改良:平辛亥。作者不是对辛亥革命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而是从现代化的理念入手,对辛亥革命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严重背离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现代化的发展与民族的独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因为志士的觉悟太早了些,人为的力量太大了些。三、共和与帝制:衡洪宪。本章旨在深入探讨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失败的真实原因,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民主共和的构想和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着重大差距,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的改观。四、超越革命与改良:论五四。作者将五四放在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广阔背景之下,系统、科学地梳理五四的功过是非。认为从总体上说,五四的选择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对中国的社会秩序建设太少,破坏太多,至少在五四的年代里,民主政治不是中国最需要的,中国最需要的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