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有组织才能的军事活动家孙武所著。孙武生卒年月,历史无记载,大致与孔子同时,即公元前500年前后。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公元前512条经吴国大将伍子胥推荐,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吴王知孙武善用兵,乃命他为将。这部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兵法,成书时间距今约2400多年至2500年之间。根据我国七十年代银雀山西汉古墓出土文物《孙子兵法》竹简查证,同现存的《孙子兵法》原文略有出入。西汉初年距春秋约350年左右,出土文物可以证明两点:一是证实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孙子兵法》成书时间是准确的,撰写兵法的人,是孙武,不是后入托名撰写的。二是竹简《孙子兵法》与现今印行的《孙子兵法》略有出入,说明这本古典军事名著,是经历代有名将帅学习和著释兵法过程中补充修正的。中国历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将领,见之历史记载的很多,如战国时代的孙膑(是孙武的四世孙),西汉时代的张良、韩信,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曹操,唐代的李世民、李靖,宋代的岳飞、李刚,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刘伯温,清代的曾国藩等等。有的将领和军师对《孙子兵法》有注释,有的根据《孙子》的理论,有独特的创见。当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对《兵子兵法》均有深刻的研究。毛泽东同志对《孙子兵法》作过高度评价,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刘伯承元帅对《孙子兵法》熟读得能以背诵,并运用奇巧,出敌意外。他手译的《孙子兵法》兵势篇,至今还保存在历史档案中。我国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借鉴《孙子兵法》中的许多原理、原则,运用于作战当中,往往能取得胜利。《孙子兵法》在国外,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久负盛名。《孙子兵法》在唐代传入日本, 日本研究孙子学说比之欧美要早得多,广泛得多,深入得多。日本将《孙子兵法》尊称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和“东方兵家鼻祖”。《孙子兵法》在18世纪传入欧洲,逐渐有英、法、德、俄、捷译本问世。拿破仑在作战中,就经常披读《孙子兵法》。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读到《孙子兵法》火攻篇中的“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时,不禁叹息: “可惜多年前没有看到这本书”。早在1888年,俄军总参谋部即开始撰文介绍《孙子兵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根据伏罗希罗夫学院的建议,由中文本直接译成俄文版本,列为军事学术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在(孙子兵法》新英译本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以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美国的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于公元前400年至320年间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百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美军新版作战纲要开宗明义地引用孙子“攻其不备,出敌不意”这句名言作为其作战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