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区域国别史拉丁美洲史稿(下卷)

拉丁美洲史稿(下卷)

拉丁美洲史稿(下卷)

定 价:¥41.00

作 者: 李春辉等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商务印书馆文库
标 签: 西方史

ISBN: 9787100026659 出版时间: 1993-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635 字数:  

内容简介

  但是,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基于自身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在美国不断施加压力和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埃斯登索罗在第一次执政(1952—1956)的后期政策就开始右转。西莱斯·苏亚索(S.Zuazo)执政(1956—1960)时期,内外政策进一步右转,并接受美国的经济特派员乔治·杰克逊·埃德来帮助治理经济。萨瓦莱塔指出:“乔治·杰克逊拥有充分的权力,他写的回忆录大概是对玻利维亚主权最具侮辱性的文件。他在所有场合都像是一个殖民特派员,不过,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不只是因为情势所迫,而是由于民族主义的堕落,所担心的不是帝国主义渗透,而是工人对经济的‘破坏’。埃德强行推行一项货币稳定计划,它意味着发展以矿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成为不可能,并使国营企业纯粹变成新资产阶级的积累中心”①。因此,尽管继西莱斯之后,埃斯登索罗又于1960年再度执政,但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政策方针已于50年代后期完全转向。 50年代初期,拉美国家人民群众的反帝反独裁斗争开始出现以有组织的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形式。首先在哥伦比亚,戈麦斯政府的独裁统治激起了农民的武装反抗。1951—1953年间,农民“由单纯的抵制转入了武装斗争,由初期的自卫形式转入了进行游击战的军事组织”①。在国内12个地区有3.5万—4万人拿起了武器。在古巴,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Ruz)带领约160名青年攻打了蒙卡达和巴亚摩两座兵营,揭开了古巴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进行武装反抗的序幕。巴蒂斯塔政府残酷杀害了参加这次行动的数十名青年,并掀起了一次全国规模的镇压浪潮。然而,蒙卡达的枪声,革命志士的鲜血,卡斯特罗同年10月在法庭上发表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辩护词,成了动员广大民众的革命宣传,并导致了1956年“七·二六运动”的诞生。“攻打蒙卡达兵营的行动在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从古巴革命运动的政治和思想方面来说则‘是一个胜利”,“是革命的第一个浪涛”②。 5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的政治斗争更趋激化,并根据各个国家形势发展与力量对比的不同特点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继危地马拉的反革命复辟之后,巴西和阿根廷的民众主义政府也相继被推翻。巴西瓦加斯总统于1954年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右翼势力的联合进攻面前被迫自杀。瓦加斯在遗书中写道:“在经过国际经济与金融集团多年的统治和掠夺之后,我成了一场不可遏止的革命的领袖。我开始了一项解放事业并建立了一个社会自由政府。我是被迫辞职的”⑧。阿根廷的庇隆政府于1955年被右翼军人政变推翻,庇隆主义运动遭到镇压,庇隆本人开始了长达18年的政治流亡生活。在巴拉圭,斯特罗斯纳(A.Stroessner)将军于1954年5月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费德里科·查维斯(F.Chaves)政府,建立了战后拉美国家中延续时间堆长(35年)的个人独裁政权。在海地,杜瓦利埃(F.Duvalier)于1957年上台,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这个加勒比岛国进行残暴统治的漫长岁月。与此同时,在秘鲁,奥德里亚独裁政府日益不得人心。这个政府“进行了8年的残酷镇压:人民党的工会领袖们被暗杀,学生们被监禁,成千上万的战士流亡国外。秘鲁人民党在享有3年合法地位之后重又回到过去经历了15年的‘墓穴’生活”①。1955年底,基督教民主党人在阿雷基帕领导了一次反独裁起义。1956年大选中,由普拉多(M.Prado)领导的全国联合阵线在人民党支持下获胜,结束了奥德里亚的独裁统治。哥伦比亚的罗哈斯·皮尼亚军政府于1957年被迫下台,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两党协议,实行轮流当政,共同组阁的新体制,使国内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委内瑞拉的希门尼斯独裁政权也于1958年被推翻。在拉丁美洲国家人民群众反独裁斗争高涨的形势下,由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斗争在50年代后半期迅速发展,并夺取了全国性的胜利,成为拉丁美洲当代历史上最引入注目的重大政治事件。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罗带领一批革命者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返回古巴,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57年3月13日,在首都哈瓦那发生了革命青年攻打总统府和占领“时钟电台”的行动;9月5日,西恩富戈斯海军哗变,接着,弗兰克·派斯(Frank Pais)在奥连特省北部开辟武装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七·二六”运动与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协调行动,城市工人、学生的斗争与农村武装斗争相配合,使巴蒂斯塔政府陷入困境。1958年,切·格瓦拉(E.Che Guevat&)和西恩富戈斯(C.Cienfuegos)分别率游击队走出山区,穿过卡马圭,抵达拉斯维利亚斯,形成东西两面作战的形势。1959年1月1日,独裁者巴蒂斯塔见大势已去,仓皇出逃。古巴人民终于在当代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了无数革命先驱曾经长期浴血奋战、争取祖国解放的宿愿,揭开了古巴历史的新篇章。 1960—1979年。60年代和70年代是战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年代。进入6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有利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积极变化。亚洲、非洲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诞生,使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陷于崩溃,由当代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开始崛起于国际政治舞台,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美国的反共“冷战”政策遭到失败,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西欧、日本已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苏联的军事实力迅速膨胀,逐步形成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60年代中期起,美国又逐步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这些因素都使得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力与影响力相对削弱。此外,由于50年代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重点放在西欧和日本,拉美国家遭到冷落,当权的资产阶级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有所增长。因此,60年代初期,美国肯尼迪政府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推行“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力图通过增加经济援助和鼓励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缓和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矛盾,并遏制古巴革命的影响。这个时期拉丁美洲政治进程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古巴革命继续向深入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各国人民群众争取政治经济权益的斗争蓬勃发展,城、乡游击队运动席卷了本地区大多数国家,尼加拉瓜革命取得了胜利。三是拉美当权的资产阶级,包括许多国家的军政府在内,一方面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更多地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谋求加快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国家的自主程度,另一方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人民斗争残酷镇压,导致国内政治斗争空前激化。四是加勒比地区殖民地独立运动不断发展,自1962年牙买加脱离英国取得政治独立到现在,已先后有13个原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获得独立,使拉丁美洲的独立国家由原来的20个增加到33个。……

作者简介

暂缺《拉丁美洲史稿(下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战后拉丁美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思潮
战后经济发展的儿个阶段
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社会方面的变化
第二章战后拉丁美洲的政治进程
战后政治进程概述
战后政治进程中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战后拉丁美洲国际关系
“冷战”背景下的泛美关系
从“单向依附”到多边外交
对付地区性危机的挑战
战后拉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篇 分论
第四章墨西哥
历史的转折和墨西哥稳定发展阶段
稳定发展阶段的结束和1976年经济危机
从“石油繁荣”到债务危机
第五章 危地马拉
资本主义发展的橱窗
武装反抗的开始
军事独裁统治制度的建立和起义军的失利
“开发地区”的阶级斗争和起义军的复兴
人民革命斗争的高潮和蒙特政府的“焦土政策”
塞雷索新政
第六章萨尔瓦多
战后的“现代化”改革
“足球战争”的爆发及其对萨尔瓦多的影响
游击队的兴起和基督教民主党的议会斗争
1979年10月政变和杜阿尔特的土地改革
民众运动的高涨和内战的爆发
内战时期的经济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
第七章洪都拉斯
50年代的改革
工农运动的高涨和阿雷利亚诺政变
1969年抗战和军政府统治的确立
军政府统治时期的改革
中美洲危机和洪都拉斯军事化
经济危机和人民争取和平、维护民族主权的斗争
第八章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胜利后的头五年
1984年大选后的尼加拉瓜
第九章哥斯达黎加
民族解放党的诞生和菲格雷斯的发展主义战略
发展主义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国内外经济政治矛盾的发展
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民族解放党发展主义战略的危机
中美洲地区冲突和哥斯达黎加的外交斗争
第十章巴拿马
战后巴拿马人民争取运河主权斗争的新发展
60年代巴拿马的政治与经济形势
新运河条约的签订
托里霍斯的国内政策
巴拿马的政治危机与巴美关系
第十一章古巴
战后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
“七·二六运动”领导的武装斗争
民族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60年代中期和后期的国内外政策
政治经济的制度化和合理化
古共“三大”的召开和纠偏运动
第十二章海地
杜瓦利埃独裁统治的建立
独裁者的贪婪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小杜瓦利埃的继位及其初期政策
杜氏家族独裁统治的覆灭
1986年2月风暴后的海地政局
第十三章多米尼加共和国
战后初期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独裁斗争
特鲁希略独裁政权的覆亡
60年代初期多米尼加的政局
多米尼加人民的抗美爱国斗争
巴拉格尔执政后的政治与经济形势
民族解放党同反对党的斗争及其成就
第十四章委内瑞拉
民主行动党的第一次执政
希门尼斯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政治与经济形势
从经济发展到债务危机
第十五章哥伦比亚
暴力时期(1946—1958)
民族阵线时期(1958—1974)
民族阵线结束后的15年(1974—1989)
第十六章巴西
战后巴西工业化的发展
1956—1964年初巴西的政治与经济形势
巴西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债务危机的爆发与“民主化进程”
第十七章厄瓜多尔
从可可繁荣到香蕉繁荣
石油繁荣和军政府的民族主义政策
“还政于民”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第十八章秘鲁
战后初期的政局(1945一1962)
贝朗德政府的改革(1963—1968)
“秘鲁模式”的试验(1968—1975)
奥拉莱斯的调整政策(1975—1980)
贝朗德再次当政时期的经济与政治(1980—1985)
人民党加西亚政府(1985—1990 )
第十九章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革命
革命后的政局(1964—1971)
班塞尔政府和出海口问题(1971—1978)
动荡不定的时期(1978—1982)
西莱斯和埃斯登索罗重新执政(1982—1989)
第二十章智利
战后至60年代初智利的政治与经济形势
从弗雷改革到阿连德“和平过渡”的失败
皮诺切特军政府统治下的智利
第二十一章巴拉圭
战后初期的动荡局势
斯特罗斯纳的独裁统治
《伊泰普协定》对巴拉圭的影响
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的垮台
第二十二章阿根廷
庇隆主义及其影响
从军人、文人交替执政到军事独裁
庇隆主义运动的复兴
军事独裁的恢复和马尔维纳斯战争
民主化进程的新起点
第二十三章乌拉圭
新巴特列主义与战后工业化的发展
白党政府的统治和人民群众反政府浪潮的高涨
总统制的恢复和红党专政
军事独裁统治的形成及其失败
恢复宪制后第一届文官政府
第二十四章战后新独立的国家
战后殖民地独立进程概述
牙买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巴巴多斯
巴哈马联邦
格林纳达
苏里南共和国
多米尼加联邦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伯利兹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
附录一拉丁美洲未独立地区
波多黎各自由联邦
美属维尔京群岛
安圭拉、百慕大、英屑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蒙特塞拉特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马提尼克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阿鲁巴
附录二 战后拉丁美洲大事年表
附录三 尘要参考书目
地 图
(一)战后初期拉丁美溯政区图
(二)80年代拉丁美洲政区图
(三)危地马拉的 "北部横断地带"
(四)1983年萨尔瓦多起义军控制地区图
(五)美国在洪都拉斯的军事设施图
插 图
(一)巴西炼油厂一角
(二)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的水上住宅
(三)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遇害
(四)丹尼尔·奥尔特加在率部行军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加拉加斯举行会议(1977年)
(六)拉美八国首脑会议(1987)
(七)墨西哥民众的静默游行
(八)穷人游击队队员在训练
(九)萨尔瓦多游击队
(十)“我们要和平!但不是要饥饿与贫困的和平,而是要社会正义的和平 !”
(十一)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成员抵达马那瓜
(十二)何塞·菲格雷斯
(十三)1979年10月1日巴拿马人民胜利进入运河区
(十四)托里霍斯将军与群众在一起
(十五)菲德尔·卡斯特罗
(十六)切·格瓦拉
(十七)小杜瓦利埃出逃后海地群众欢呼胜利
(十八)拉斐尔.特鲁希略
(十九)罗慕洛·贝坦科尔特
(二十)自由党领导人耶拉斯·卡马戈同保守党领导人帕斯特拉纳会见
(二十一)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农民
(二十一)热图利奥·瓦加斯
(二十三)巴西利亚议会大厦
(二十四)贝拉斯科·伊瓦拉
(二十五)贝拉斯科·阿尔瓦拉多
(一十六)人民党领袖阿亚·德拉托雷
(二七)维克托·帕斯·埃斯登索罗和雷内.巴里恩托斯
(二十八)萨尔瓦多·阿连德
(一十九)1973年9月11日政变中遭袭击的总统府
(三十)巴拉圭人民欢呼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垮台
(三十一)科尔多瓦汽车工人举行示威游行
(三十二)庇隆和庇隆夫人合影(1974年)
(三十三)桑吉内蒂在联大发育
(三十四)荚目女王代表向牙买加议会递交独立文件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