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包装,按照学者们的普遍看法,是指19世纪中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和长途安全储运物资与商品,进而以迎合市场、促进销售、引导消费、满足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功能需要为中心的包装。至今不过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并且,还经过了一个很长时间缓慢发展的阶段,包装的内涵也是在发展变化中才逐步得到扩展与延伸。真正的起步和快速发展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才促进了包装行业的显著变化。比起世界上发达的德国、日本、美国,我们国家的包装行业起步更要晚得多,长期以来,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的商品都处于产品优于包装的状况,包装设计与生产的落后,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包装严重滞后于商品生产,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与腾飞。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战鼓轰鸣、高歌猛进之时,有关机构才开始重视包装行业,国家成立了包装设计协会和包装总公司;逐步建立健全包装政策和包装法律法规;在高校增设包装设计专业,大量培养设计人才;包装设计、包装技术、包装机械、包装印刷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短短的二十年,包装就一跃而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必须承认,这二十年来,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人们都在忙于应付生产急需,设计实践多而理性思考少,实践经验多而理论总结少,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其理论著作就更是凤毛麟角。理论研究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制约着包装设计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包装设计行业就急需既认真借鉴外国经验,又切实针对我国国情的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急需有更多更好的理论研究专著问世。株洲工学院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所以包装为龙头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株洲工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分院也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包装设计艺术学科,始建于1985年,几乎与我们国家包装行业的发展腾飞同步。近二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包装设计艺术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也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科研上,老师们不仅积极参与了包装设计实践,设计出大量的优秀包装作品,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了经济效益,提供了精神食粮,而且,结合教学与设计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理性思考与理论总结,奉献给读者的《包装设计研究》这本书,就是老师们长期研究的成果。包装,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包装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功能,以及两者优化结合的规律和方法。前者主要是指为有效地容纳、保护、储运、销售、消费产品提供保证和多种方便,为社会带来物资效益的那些性能特征;后者是指包装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促进商品销售,美化生活环境,为社会带来精神效益的那些性能特征。前者的设计和形成必须借助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多门自然技术科学理论和方法;后者的设计和形成,需要依赖政治经济学、心理学、文化、艺术、法律、历史等社会科学和多门社会技术科学理论和方法。两者的优化结合是包装符合“科学、适用、美观、经济”要求的标志,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另外,作为高等教育,它必须研究包装设计专业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包装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包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包装设计人才的供需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