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书作者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中文系,另外也邀请了一些其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他们多在90年代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各自学术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本书在广泛吸收本学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编撰体例、文学史框架及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评价等方面,均有一些暂的变化,体现了新一代学人的学术视野和眼光。图片的介入,将会扩充文学史的叙事空间,并引起其书写方式的变化。根据各位编写者的研究领域及特长,我们做了如下分工:第一章、第二章:孙民乐(中国人民大学)第三章、第二十三章:郜元宝(复旦大学)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杨联芬(北京师范大学)第五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孔庆东(北京大学)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三章:吴晓东(北京大学)第七章、第八章、第二十章:刘勇(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五章、第二十一章:陈均(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六章:沈卫威(河南大学)第十七章:张泉(北京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绪论、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四章:王德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五章:张光芒(山东师范大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由程光炜拟出全书大纲;吴晓东、孔庆东参加了对大纲的增删与修订工作。因吴晓东、郜元宝两人赴韩国讲学,全部书稿完成之后,先由程光炜、孔庆东和刘勇三人分别审稿。最后,由程光炜审定全部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