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的、扎风车的、拉洋片的……无论是厂甸还是白云观的庙会,这些老北京人过年的糊口营生,今天成了稀罕的庙会绝活,紧紧地“拴”住了孩子们的腿。就在这个春节,记录70年前老北京人过年的速写剪纸集《旧京百影》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些老北京的庙会绝活又被以速写与剪纸的形式再现京城。作者是我国著名画家、91岁高龄的陈志农先生。上世纪30年代,酷爱绘画的陈志农在北京街头,用速写和剪纸留住了底层北京人的身影。70年前的北京很少有人在街头画速写。所以当陈志农着长衫、拿着速写本到街头画速写时,很不被人欢迎。他在建国门外画“锔碗儿的”时,孩子们跑过来围观,锔碗儿的上来警告他:“哦!你画我呢!我以后要走了背字儿,可找你算账!”在这样的写生环境中,陈志农学会了“偷拍”,面部正对前方,而画的却是两眼余光所看到的侧面的人物,以免惊动“模特儿”。有时候,他还不得不在人家背后边走边追随作画。因此,陈志农笔下的人物多为侧面和背面,但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拉洋车的身体前倾,脖子还要伸得老长;卖对联儿的忙得连眼镜滑下来都顾不得扶一扶。那时候的艺术家们认为绘画是贵族文学,多迷恋西方画风。惟有陈志农这个画家站在十字街头、钻进贫民窟里,以五行八作、贩夫走卒以及市井俗情为绘画对象。70年过去了,旧京的一切都成为历史,而这些速写和剪纸却超越时空,将父辈、祖辈的身影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在庙会前流连忘返的孩子们也许不知道,这些带给他们惊奇和乐趣的玩意儿,曾经是“老北京”过年的全部依托和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