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材。本书所选课文始于《世说新语》以及中古汉语时期的其他各种与正统文言或多或少有些区别的白话文献,继之以近代汉语时期的 白话文献。大体上在《近代汉语读本》的基础上增改而成。(二)校勘。古代白话文献有许多是口耳相传之后写定的,流传既久,就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少文字上的歧异,作为教材就需要 校勘以纠正错别字或缺字衍文。本书不作校勘记以避繁琐。有的错别字径自改正,有的缺字据别本补足。必要时只在注释里说明有哪 些改动,或根据哪些位研究者的意见作了哪些改动。(三)题解和注释。这些课文都是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课文里的词语无不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课文涉及面广, 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千差万别,历来学者的解说也很有分歧。我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吸收了各家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一部教材,只 能择其近是,不可能一一详细考证。此外,必要时也对整句或整段作一些串讲。为帮助读者使用这部教材,在每种文献之前都加上了题解,简要说明这些作品的性质,作为古代白话文献的价值,以及所采用的 底本是什么版本。(四)讨论。按照课文的不同类别,在注释之后酌附讨论题。希望由此引发读者对于古代白话的深入思考,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五)参考书。作为一门学科,古代白话的研究在不断发展,可供参考的中外论着层出不穷。这里不可能全列,只能列出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 不求全求新。读者如能在此基础上补充增益,最后编成一部古代白话研究参考论着全目,那就“功在士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