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本诗歌总集,它本来只称作《诗》,后来被称作《诗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文学的范围,在中国语言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用作,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是中国上古社会泫传下来的第一本文学典籍,它生产的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就已经开始,距今大约3000年。它从创作,流传到编写,经过了500多年的时间。它反遇映了西周初年到秦秋中其这一段时间广泛的社会文化内容,成为我们了解上古社会文化面貌一本重要典籍。《诗经》的作者除了极少数之外,大多不能确定。在这个庞大的作者群之中,有的是下层普通百姓,大量的流传于下层社会之中的民歌通过朝迁专门的采诗之官收集起来,加以整理,便成了在更广的范围中吟唱的歌曲。《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就是沿着这样的途径得以产生的。《诗经》的主要创作人员还有宫迁中的乐官,一些贵族也参加了这一创作行列。如《小雅》中的《节南山》说“家父作诵”,《大雅》中的《嵩高》等就题为一个叫“吉父”(或作吉甫)的贵族所作。这本诗集一共305篇,取共约数,古代又把它称为“诗三百”。〈诗经〉相传是经过孔子编定的。〈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幽厉之缺,凡三百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