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管理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

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

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

定 价:¥20.80

作 者: (美)阿瑟·W.库姆斯(Arthur W.Combs),(美)安·B.迈泽(Ann B.Miser),(美)卡瑟琳·S.惠特克(Kathryn S.Whitaker)著;罗德荣[等]译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丛编项: 爱森文库 百年树人书系
标 签: 学校管理

ISBN: 9787801444639 出版时间: 2002-09-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27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给学校领导工作必将带来的新挑战,并通过大量浅显易懂、简明扼要的例证,创造性地提出了学校领导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管理者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简介

  阿瑟·W·库姆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教育顾问、心理学家。前国际教学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主席。1947年他与唐纳德·斯尼格一道创立了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感知一经验心理学”。1999年3月20日病逝。在担任国际教学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主席期间,他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并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使国际教学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生涯中,他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给世人留下了20多部专著,150多篇文章。安·B·迈泽(上图左)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在美国佛蒙特州任高级中学校长,北科罗拉多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现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学学院执教。卡瑟琳·s·惠特克(上图右)美国著名的中学教师,具有从幼儿园到高级中学执教的教学经历。担任过高级中学校长助理、小学校长等职务。1996年与布鲁斯·巴尼特一道著有《重构学生学习》一书。现在北科罗拉多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系执教。

图书目录

书评精选
中文版前言
导言
第1章 学校领导工伤
1.1 企业模式
1.2 对人的信念的改变
1.3 人本主义的观点
1.4 领导者的两种工具
1.5 优劣协助者
1.6 结束语
1.7 札记
第2章 搜寻信息并作出反应
2.1 区分信息的类型
2.2 处理不同的信息数据
2.3 扩展感情移入的作用
2.4 营造感情移入的学校氛围
2.5 认识领导方式的代价
2.6 结束语
2.7 札记
第3章 人及其信念的改变
3.1 以人为本的观点
3.2 维护和提高自我
3.3 需要的力量
3.4 挑战与威胁
3.5 学习与改变
3.6 个人意义的发现
3.7 学习和改变中的感觉与感情
3.8 学习与沟通
3.9 自我观的重要性
3.10 有效的反馈
3.11 健康人格的特质
3.12 结束语
3.13 札记
第4章 为学习和变化创造环境
4.1 学习和需要
4.2 需要对组织的影响
4.3 学生对成就和认可的需要
4.4 成年人对成就的需要
4.5 挑战与威胁
4.6 变威胁为挑战
4.7 感觉与感情
4.8 对现实的检验
4.9 行动中的感觉和感情.
4.1 0再谈沟通和反馈
4.1 1沟通、反馈和学生学习
4.1 2沟通、反馈和成人学习
4.1 3合作
4.1 4结束语
4.1 5札记.
第5章 领导者的自我观
5.1 积极的自我观
5.2 接纳体验的开放心态
5.3 对他人的认同
5.4 领导者的信念体系
5.5 教育纲领
5.6 结束语
5.7 札记
第6章 帮助他人发展自我
6.1 对人们的积极信念
6.2 人的动机与自我观
6.3 提高教师的自我观
6.4 建立开放的体验心态
6.5 归属感
6.6 结束语
6.7 札记
第7章 确立与响应目的
7.1 学校领导工作的宽广目的
7.2 学生与目的
7.3 在开放和封闭系统中的目的
7.4 寻找宽广的目的
7.5 对话与目的
7.6 社区的目的
7.7 领导者的个人目的
7.8 结束语
7.9 札记
第8章 可信度与组织
8.1 保持可信
8.2 领导者的信念体系
8.3 两种行为
8.4 以人为本的领导者
8.5 领导的危险
8.6 抗拒变化
8.7 挣来的和非挣来的权威
8.8 促进组织发展
8.9 化混乱为秩序
8.1 0对期望和约束的清晰认识
8.1 1找出障碍
8.1 2结束语
8.1 3札记
第9章 领导者及其组织
9.1 关于组织的传统观点
9.2 关于组织的新观点
9.3 组织如何成长
9.4 学校领导的方法
9.5 组织的两种一般策略
9.6 组织是一个有活力的系统.
9.7 选择组织策略
9.8 结束语
9.9 札记
第10章 储备以人为本的学校领导
10.1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
10.2 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系起来
10.3 改变课程和教学
10.4 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
10.5 改变教学
10.6 在团组中实现学习个人化
10.7 设想新的学习经历
10.8 通过新方法寻找真谛
10.9 结束语
10.1 0札记
国际教学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简介
译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