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七○三——七八二),字季海,越州人。肃宗时曾任中书舍人,后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封会稽郡公,人称“徐会稽”。徐浩工行楷书,此《朱巨川告身》传是其于大历三年(七六八)八月书,白麻纸本,“纵八寸、横五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此作曾经宋绍兴、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元鲜于枢、张斯立,明韩世能,清冯铨、梁清标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端庄透逸、温和敦厚是徐浩书法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源自其不俗的人格。正如宋代米芾《海岳书评。所说:“徐浩如蕴德之人,动容温厚,举止端正,敦尚名节,体气纯白。“而《朱巨川告身》正是比较鲜明闲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温然、苍然,盖既优以裕,大而能化者也。”此帖用笔圆浑朴茂,气机流畅,字态端方谨严而情趣时现,足见徐氏"八体皆备、草隶尤精"深厚的基本功。从渊源上推究,此书明显地留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痕迹,这同唐代崇尚王书的风尚是相吻合的。徐浩与颜真卿生活在同一时期,徐比颜早生六年,早逝三年,生前曾互敬互重,友善相待。应当承认,两人在艺术追求上也互有影响。尽管徐氏的书法最终没能像颜氏那样具有开创意义上的革新,成为整个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他书作中所展示的那种线条圆浑、形体宽博、结构稳当的均衡之美,分明与颜真卿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氏书法为颜真卿书法的革新作了充分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