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如从公元1636年满族领袖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创立大清政权算起,中经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北京,成为取代明朝统治全国的中央政权,到公元1911年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推翻,前后共经历了26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之一。清代从勃兴、繁荣到衰亡的进程中,曾创造出中国封建社会其他王朝未曾有过的辉煌业绩,无论是百年的康乾盛世,灿烂的文化成就,民族关系的处理,还是辽阔版图的奠定,都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有的泱泱大国。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富有内蕴的精神资源,在国内哺育了人口众多的华夏民族,在国外,文明远播,给周围国家与人民以深远的影响。清代社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历史课题,它的优秀成就可以激励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它的沉痛教训,仍有宝贵的借鉴价值。清史研究领域中,社会文化课题近年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说明研究领域迅速地扩大,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回顾清代社会,文化成就是相当可观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清代社会文化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重新认识,使我们看到一大批学者,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果,居于当时的世界学术前列。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构成了清代社会文化的主体。虽然到了鸦片战争之后,外国殖民者的侵入,打开了封闭过久的国门,使清代社会文化中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局面,但它根源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沃土中的内核,仍然是启肇新时代文化的基石,两者的联系密不可分,也是割不断的。探讨清代社会文化时,使人明显地感觉到有两大特色始终贯穿在全部内容中,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性和两次文化大冲撞。这不同于其他封建朝代的两大特色,正是构成清代社会文化的基本线索,它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清代社会文化的面貌。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第一,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历史和时代赋予它对封建文化进行总结的使命,它完成了这个重大使命。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是数千年延续发展的历史结晶。这种漫长的发展历程,使社会文化深深扎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加上历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和精心浇灌,使这棵参天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种长期文化创作的代代沉积,使有清一代学人有幸在高于其他朝代先哲的起点上,开创自己的文化业绩,而且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先哲,达到文化新的制高点。这种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集大成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它新的活力和创造性。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清朝统治者在前期(指鸦片战争前)所执行的文化政策,固然有其消极的方面,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基本符合国情,顺乎时代潮流的,加上较为稳定的社会、繁荣的经济、济济的人才,更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清代的社会文化,在某些重要领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顶峰。第二,有清一代两次文化大冲撞,对清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一次文化大冲撞发生在清初。公元1644年清朝定鼎北京,标志少数民族满族成了中华民族中的统治者。以满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带来的是满族文化,但它却陷入了汉民族和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由于清初满族统治集团为取代明朝在各方面做了充分准备,所以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冲撞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采取了保持自己以“国语骑射”为特色的满族文化作为回应。同时,主动接受并大力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族传统文化。这是一种高于满族文化的文化,从而化消了满汉文化相互接受的心理隔阂,积极地促进满汉文化的融合,其结果不仅迅速地提高了满族文化,甚至产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一大批学者文人,并取得了与汉族学者文人并驾齐驱的学术地位。同时,由于满文化为汉文化注入了生机,使一度低迷、空幻的汉文化出现了复苏的局面,传统的封建文化有了新出路,再现了蓬勃发展的新态势。清初满汉文化的大冲撞,使清代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