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著作远未达到缜密和完备。许多方面,这毋宁说是一部抛砖引玉之作。同时,由于这部著作的主要读者定位于大学里的学生和研究生,不少问题的论述只能浅尝辄止。作者的想像之中,这部著作仅仅勾画出一个理论架构的轮廓,告知读者这里有一条走廊,那里有一扇进入房间的门,如此而已,对于那些企图登堂入室深造的读者来说,这部著作仅仅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检索门径。其实,风格各异的文学理论诸本已经很多——这可以从列举的参考书目中得到证明。这部著作如何设计自己的理论线路呢?一个初涉文学的人为什么对文学理论发生兴趣呢?他首先要求解释的是,一些虚构的语言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魅力?谁组织了这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哪些类型?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文学类型?现今,文学与其他文化门类具有哪些联系?当然,上述的考察逐渐深入之后,如何评判文学必然会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是文学批评与文学阐释。的确,这部著作即是如此一步一步地提出问题。作者期望这种理论线路可能成为一条相对的捷径。不言而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始终是这部著作的一个重要资源。许多问题的论述均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的观点。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并未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阐述之中占有足够的分量。一批举足轻重的范畴不再拥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已有的理论体系无法应对现今如此丰富的文学。如何深刻地解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隐藏的潜力?完成这部著作之后,作者更为清晰的意识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