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现代慢性疼痛治疗学丛书》从创意、策划、撰写、编排直至出版,是根据医患的要求(呼吁)和疼痛医学发展的需要而完成的。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类疾病,其具有病程冗长、发病率高、病因多、病种繁杂、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诊治困难、涉及系统广泛等特性。一旦罹患此病,会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很多痛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需要有一套丛书指导临床诊疗。 由于慢性疼痛病种繁多,内容涉及广泛,丛书按慢性疼痛的躯体部位、器官系统归纳为慢性疼痛治疗的基础,头面部疼痛的治疗,颈肩部疼痛的治疗,胸、背、腰部疼痛的治疗,四肢疼痛的治疗,中枢和周围神经疼痛的治疗,内脏疼痛的治疗,血液、血管疼痛的治疗,癌性疼痛的治疗,女性疼痛的治疗,肛门及会阴部疼痛与非疼痛疾患的治疗等,共11卷,300多万字。在基础卷中,除介绍有关疼痛生理、分类、评估之外,重点阐述了痛症的物理诊断、影像学、实验室诊断和24种疗法。其他各卷共对200多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痛症就其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法,分别加以阐述。全书内容突出表现为理论结合实践,诊断、治疗并重,重点介绍各种治疗方法,并配以实用局部解剖图和操作图解,以便于读者理解。 本丛书编写队伍有老、中、青三代中西医;分别来自疼痛科、麻醉科、神经科、骨科、外科、内科、针灸、推拿、精神心理等临床科室;并有临床、药剂、影像、检验以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康复医-学和光学等专业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加盟,撰写其专长的章节。其中不乏国内、甚至国际知名者。 由各分卷主编组成本丛书的编委会具体运作,使丛书保持整体统一,各分册也能独立成册。 由于本丛书编撰者多,涉及内容广泛,病种多,加之人的躯体部位、器官系统相互之间生理、解剖密不可分,因此各分卷之间难免有重叠或遗漏之处。另外,由于作者队伍庞大,各位作者的专业及所处科室不同、诊断角度和对疾病处置的观点不同以及撰写的方法、文笔风格也各有特色,书内可能出现不协调之处,还望读者、同道及关心慢性疼痛治疗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予以批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谢,以便使该丛书再版时加以提高和完善。 李仲廉 石学敏 杨金利 2002年秋于天津前言 慢性疼痛至今仍是医学领域中的难治之症,其程度和难度皆不亚于癌痛,加之疼痛带有情绪色彩,又无客观定性、定量指标,给临床诊断、治疗增加了难度,彻底解决疼痛决非一代人之力所能及,尚需立志献身于疼痛诊疗事业的几代人继续努力。 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的内容是从事疼痛诊疗工作必须掌握的三大基本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本书第一部分为基础篇,着重对慢性疼痛的基本概念、病理机制、疼痛的分类以及疼痛的临床评估等相关学科之基础理论,进行讨论。第二部分为诊断篇,诊断技能是疼痛诊疗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功之一,为此就物理学诊断、特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的利用等方面加以论述,以锻炼思维方法、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第三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篇幅最大,归纳、收集了古今中外对慢性疼痛有效的各种疗法,尤其是突出对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和着眼于有发展前途的、有苗头的新疗法加以介绍和探讨,使从事疼痛诊疗的专业人员了解各疗法的适应证以及其优劣,达到能够合理选用的目的。 参与本卷撰写的各位专家、教授,利用网络查询了国内外最新资料,并在图书馆、情报所查询了大量文献,在繁重的临床、科研工作之余,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撰写最擅长的章节。 在编撰中从格式上要求尽量统一,又保留各家的观点和润笔风格。 内容深入浅出,以从实用为主,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各类医院、各级医护人员的应用;在技能操作部分加以图解,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由于我们对慢性疼痛机制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至今对慢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变化和有些相关痛问题尚未完全了解;在治疗方面,尽管措施不少,但对不少慢性疼痛仍感束手无策。 因而,本书必然存在不尽人意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指正。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天津市医学情报所李风香助理研究员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王健美老师在资料查询、文字处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片断第1章 概 述 “疼痛”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包括感受、知觉和情感上的体验。俗话说:“没有体验过头痛滋味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头痛。”“疼痛”亦是一个信号,当你感觉疼痛时常伴有不自主地躲避伤害的行为,或提醒你去看医生,因而也可以说“疼痛”是对人类有益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个先天性痛觉缺如者,必将因不能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夭折。但是,反复地、持续不断地慢性疼痛,又是剥夺人类健康和躯体功能、减少经济收人、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等苦恼的重要原因,并由此直接有害于病人乃至其家庭和社会。 “疼痛”又是多种疾病都可以出现的诸多症状之一,也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和最多的主诉,在第九届维也纳国际疼痛学术会议上,有学者提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因此,临床常将以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习称为“痛症”或“疼痛性疾病”。 据有关国际卫生机构资料报告,每天全球有数百万慢性疼痛的病人,其中多数病人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治疗,并为此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损害,成为痛苦、苦恼和致残最多的原因。于是指出:“疼痛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极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没有国界的临床疑难问题。” 在20世纪末,人们已经认识到“疼痛”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尤其是慢性疼痛,它不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亦是一个严肃的社会经济学问题,因而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意大利成立了WHO“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并提出:“要在2000年达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然而,这仅仅是“杯水车薪”,此举只是针对癌痛病人的关心,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痛症病人应该说是非癌性的慢性疼痛。2000年作者调查天津市四所二、三级综合医院疼痛门诊初诊病人的病种分类显示:癌性痛只占就诊慢性疼痛患者之2.19%,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慢性疼痛是非癌性痛,而不是癌性痛,其比例约为50∶1。 20世纪末WHO曾公布,每天全球至少有400万人经受着癌痛,那么用不精确的推测,估计全球有近亿人,每日在被非癌性慢性疼痛折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