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文集。大体有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作者十年研究诗经学的主要论文,后一部分是研究子学的大部分论文。这些论文是作者多年围绕研讨《诗经》和先秦诸子随手写下的文章,这些文字全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极具见解性和可读性。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诗经》的意象及其审美经验截止目前,关于中国最古老歌谣《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但对《诗经》意象的研究分析似还不多,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被明确提出来了。《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规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后历代文论专著也常使用这一概念,直到当代的许多诗歌评论家,还一直把它作为判断某首诗审美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使用了这一概念,但对其内涵的界定却并不完全一致。这里我们并不打算对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作更多的陈述,也不想—一辨析各家之说的得失正误,而是要明确提出我们自己所认同的看法,意在说明本文正面阐述是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之上,以便展开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所谓意象就是主观心意在客观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和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它是客观物象与主体情感的统一,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是构成全诗审美境界的基本元件。1924年美国著名美学家威尔斯在他的《诗歌意象》一书中,通过对伊丽莎白时代文学的综合研究,按照比喻“上行的顺序从最低级排向最高级,也就是说,从最接近字面的含义排向最有想象力或者印象主义的高度”,划分出诗歌中强合性意象、繁富意象、潜沉意象等七种意象类型。我国诗歌评论家骆寒超出曾对中国新诗的意象作过四个类型的划分,这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诗经》又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它既不同于富于浪漫激情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异国文学,也不同于白话自由体的现当代新诗。我们从《诗经》实际出发,把其意象划分为五个类型,论述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