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九年(793)二月城盐州,自是边患息;八月一代重臣李晟薨,标志着德宗前期战乱时代的结束,正像郭子仪薨恰标志着大历时代的终结一样,此后天下渐次太平。当然,就文学时代的分期而言,我以为贞元八年作为大历时代的结束更为合适。因为在这一年,大历时代的几位文坛盟主包信、李纾、刘太真相继去世,同时以权德舆为首的一批幕府文士登朝,取代了他们的位置,成为大历台阁诗风的继踵者和元和诗人的提携者。从德宗登基到贞元八年的这十三年,是大历诗歌由高潮转向低潮的时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台阁诗人,因长期沉迹下僚,锐气销尽;兼之到建中末贞元初前后,诸子死的死,贬的贬,无复昔日联袂游从之盛,其风尘苦语渐与地方官诗人合流。而地方官诗人也年事日高,逐渐凋零,除戴叔伦、戎昱二三子还保持着对现实的热切关注,大部分都心灰意懒,日趋闲放。建中初江西道一的马祖禅流行,曾给禅林带来任心直行的狂荡作风。风气所及,坦荡写意的诗风也成为建中贞元后诗歌的倾向性特征。这在方外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地方官诗人也渐向方外诗人靠拢。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方外诗人的诗风占主导地位之时,到贞元后期,诗坛就形成了方外诗人与权德舆等新台阁诗人二分天下的局面。至于贞元九年以后登上诗坛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要到永贞以后才产生影响。这一代人虽育于乱中,但在渐次太平的建中贞元年间长成,他们的心理素质终究与前辈不同。昔日的繁华留下一个令人神往却又永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