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定 价:¥22.00

作 者: 陆丽芳等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南京审计学院教材
标 签: 经济学

ISBN: 9787301058572 出版时间: 2002-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3cm 页数: 236 字数:  

内容简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了,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在世界上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旋律。我国正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努力。面对这样的历史现实,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识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了适应时代和我院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吸收经济理论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本教材力图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结构和内容设置上以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线,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到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理论,再到剩余价值分割理论,最后是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内容环环相扣,理论层层深入。2.在对原理的阐述上,力图准确、系统。在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接受。3.在内容组织上加大了对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分析。本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既坚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分析的基本原理,又着重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力求把对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尽可能使所阐明的理论观点科学地反映资本主义实际情况。因此,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上,既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又如实地阐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5.本书每章均设立了原著阅读书目和复习与思考题,便于学生对照原著学习和复习巩固。本教材主要适全财经院校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文科类本科院校的教材。专科学生、自学政治经济学者亦可使用。.

作者简介

  陆丽芳,女,江苏常熟人,1962年6月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杨淑华,女,吉林长春人,1953年11月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赵南江,男,北京人,1950年11月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 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
一. 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 商品的价值量
第二节 货币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三. 货币流通规律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 价值规律的内容
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 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四.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 工资的形式
三.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四.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生产和再生产
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三. 相对人口过剩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一.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
三.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三.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六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一.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二.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三.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二.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三.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三. 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 成本价格与利润
二. 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二.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一.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二.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三. 利润率下降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八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商业资本
一. 商业资本的形成
二. 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
三. 商业资本的形式
第二节 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一.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二.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三.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第九章 借贷资本和资本主义信用
第一节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
一. 借贷资本的形成
二. 借贷资本的特点
三.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一. 资本主义银行
二. 银行利润
第三节 资本主义信用
一.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 信用的形式
三. 股份公司和股票
四. 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
第十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本质
一.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二.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三. 地租和租金
第二节 级差地租
一.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原因和源泉
二. 级差地租I
三. 级差地租II
第三节 绝对地租
一.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原因和源泉
二. 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与绝对地租
第四节 垄断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 矿山地租和土地价格
一. 垄断地租
二. 矿山地租
三. 建筑地段地租
四. 土地价格
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 垄断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三. 资本输出
四.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第二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三. 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十二章 垄断资本的全面国际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全面国际化
一. 垄断资本国际化的新阶段
二. 生产资本全面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
一. 经济全球化
二. 经济一体化与地区性经济集团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
一.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 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一.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
二.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曲折的历史过程
主要参考教材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