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法编
一 印文体
(一)古玺文
(二)秦印篆
(三)汉晋印篆
(四)鸟虫书
(五)悬针篆
(六)隋唐印篆
(七)九叠篆
(八)元朱文
(九)花押
(一0)隶书
(一一)楷书
(一二)元以来印家的特色印文
二 形貌
(一)自然形
(二)就形形
三 虚实
(一)疏密并存
(二)匀称严实
四 笔画的取势
(一)直线与方角
(二)弧线与圆角
(三)弧直绕结合与方角
(四)弧直钱结合与圆角
五 实际应用
(一)结构规范
(二)笔画增省
(1)增
(2)省
(三)部首移位
(1)竖向移位
(2)横向移位
(四)通假
(五)造字
章法编
一 常见置字法
二 字际法
(一)整齐
(二)错落
(三)紧凑
(四)疏朗
三 虚实法
(一)对比
(二)匀称
(三)对称
(四)呼应
四 装饰法
(一)边框
(二)栏格
(三)边饰
五 调节法
(一)协调
(二)求异
(三)挪让
(四)伸缩
(五)穿插
(六)借代
(七)合文
(八)相间
(九)回文
(一○)粗细
(一一)残文
(一二)残边
(一三)并笔
(一四)连边
(一五)借边
铸刻法编
一 铸
二 凿
三 琢
四 刻
(一)握拳式执刀法
(二)三指包抄直式执刀法
(三)三指包抄横式执刀法
(四)冲刀
(五)切刀
(六)冲切刀结合
款识法编
一 款识的书体
(一)楷书款
(二)行草书款
(三)隶书款
(四)篆书款
(五)多体组合款
二 布局
(一)单面款
(二)多面款
(三)结合钮纹或薄意纹的款
(四)图文组合的款
(五)印面款
(六)多次跋款
三 凿刻
(一)凿
(二)刻
(])冲刀
(2)切刀
(3)冲切刀结合
印语法编
一 印章的常见名称
(一)官印的名称
(二)私印的名称
二 印章的常见内容
(一)帝王后妃
(二)官爵
(三)府署
(四)作坊
(五)家门
(六)姓氏
(七)名讳
(八)姓名
(九)表字
(一○)别号
(一一)姓名字号
(一二)谦称
(一三)带籍贯的姓名
(一四)带吉语的姓名
(一五)花押
(一六)籍贯
(一七)家居
(一八)生辰
(一九)斋馆
(二○)世裔
(二一)家世
(二二)身世
(二三)生计
(二四)书简
(二五)文艺创作
(二六)辑校释读
(二七)钞钧传拓
(二八)收藏
(二九)鉴赏
(三○)文艺创作观
(三一)举业
(三二)涉政
(三三)涉学
(三四)社交
(三五)癖嗜
(三六)自翻
(三七)信奉
(三八)处世
(三九)襟怀
(四○)训戒
(四一)叙事咏景
(四二)纪年
(四三)烙马
(四四)烙木
(四五)吉语
(四六)肖形
(四七)厌胜
附录
一 常见的印形
(一)方形
(二)圆形
(三)长方形
(四)扁形
(五)椭圆形
(六)棱形
(七)矩形
(八)图形
(九)心形
(一○)联珠形
(一一)其它之形
二 古官印和姓名印印文的布排格式
(一)官印印文的布排格式
(二)姓名印印文的布排格式
三 古代多印面合成印的印语配合规律
(一)两面印
(二)六面印
(三)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