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定 价:¥30.00

作 者: 李剑农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近代史

ISBN: 9787309032253 出版时间: 2002-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614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作者李剑农,又名剑龙,号德生,1880年6月10日生于湖南邵阳苏塘乡(今属隆回县),少时就学于家乡私塾,稍长到邵阳县设书院就学。1904年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学习,专攻历史。1906年由同学曾广瑊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暗中向同学传播革命思想,鼓吹革命。1910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次年,国内爆发辛亥革命,李氏停学返国,参加革命活动。于武昌首义后40天,撰成《武汉革命始末记》,在上海《民国报》第一号发表(此文解放后入选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后由张秉文介绍,在汉口《民国日报》担任新闻编辑。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前夕,该报被黎元洪下令查封,编辑曾毅、周览等4人当场被捕。李剑农也受通缉,由于国内无法立足,乃于1913年7月赴英留学,入伦敦政治学院旁听并作自由研究。1916年夏,袁世凯帝制灭亡。李剑农由英国返国,担任上海《中华新报》编辑,专写政论。不久,又和周鲠生、杨端六、王世杰等联合创办政论刊物《太平洋》杂志,积极宣传联省自治,促进民国统一。1919年8月至1922年,李剑农受聘为汉口明德大学教授。1920年前后,联省自治的声浪遍及全国,湖南尤其积极。1921年3月,湖南省省长兼总司令赵恒惕聘王正廷、李剑农等13名学者专家组成湖南省宪法起草委员会,由李剑农担任主任委员,负责起草湖南省宪法。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正式公布。同年12月,依据省宪成立省政府,赵恒惕请李剑农出任省务院院长兼教育司长,李剑农怕人说他“坐言不能起行”,勉强就职。在军阀统治与纷争的形势下,通过联省自治实现民国统一的主张根本无法实现,李剑农心灰意冷,于1924年辞去省务院院长兼教育司长职务。1925年与友人彭一湖在长沙创办晨光学校,以不介入政争相标榜。1927年夏初,他离开湖南,再赴上海,担任太平洋书店编译部主任。在这期间,除从事书刊编辑外,专心致志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1928年3月,他以半粟笔名,出版了《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1866-1928)。1930年,写成《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一书,由太平洋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李剑农,又名剑龙,号德生,1880年6月10日生于湖南邵阳苏塘乡(今属隆回县),少时就学于家乡私塾,稍长到邵阳县设书院就学。1904年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学习,专攻历史。1906年由同学曾广瑊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暗中向同学传播革命思想,鼓吹革命。1910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次年,国内爆发辛亥革命,李氏停学返国,参加革命活动。于武昌首义后40天,撰成《武汉革命始末记》,在上海《民国报》第一号发表(此文解放后入选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后由张秉文介绍,在汉口《民国日报》担任新闻编辑。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前夕,该报被黎元洪下令查封,编辑曾毅、周览等4人当场被捕。李剑农也受通缉,由于国内无法立足,乃于1913年7月赴英留学,入伦敦政治学院旁听并作自由研究。1916年夏,袁世凯帝制灭亡。李剑农由英国返国,担任上海《中华新报》编辑,专写政论。不久,又和周鲠生、杨端六、王世杰等联合创办政论刊物《太平洋》杂志,积极宣传联省自治,促进民国统一。1919年8月至1922年,李剑农受聘为汉口明德大学教授。1920年前后,联省自治的声浪遍及全国,湖南尤其积极。1921年3月,湖南省省长兼总司令赵恒惕聘王正廷、李剑农等13名学者专家组成湖南省宪法起草委员会,由李剑农担任主任委员,负责起草湖南省宪法。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正式公布。同年12月,依据省宪成立省政府,赵恒惕请李剑农出任省务院院长兼教育司长,李剑农怕人说他“坐言不能起行”,勉强就职。在军阀统治与纷争的形势下,通过联省自治实现民国统一的主张根本无法实现,李剑农心灰意冷,于1924年辞去省务院院长兼教育司长职务。1925年与友人彭一湖在长沙创办晨光学校,以不介入政争相标榜。1927年夏初,他离开湖南,再赴上海,担任太平洋书店编译部主任。在这期间,除从事书刊编辑外,专心致志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1928年3月,他以半粟笔名,出版了《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1866-1928)。1930年,写成《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一书,由太平洋书店出版。

图书目录

卷头语
导论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趋势
二 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
三 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
三 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
四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
五 鸦片战争的意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一 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
三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
四 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
五 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
六 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一 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二 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理的反感
三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一)
——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
四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二)
——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
五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三)
——中日战争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一 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
——孙中山与康有为
二 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
三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
四 百日维新的失败
——戊戌政变
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一 反动势力的解剖
二 反动的演进
——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
三 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
四 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
——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一 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
二 新势力复活的酝酿
三 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
四 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 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
四 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
五 屡起屡仆的革命军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一 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
二 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
三 革命运动的苦境
四 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
第九章 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
二 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
四 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
五 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一 政党的产生与演化
二 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
四 讨袁军的失败
五 国会的破毁与所谓“第一流内阁”的末路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一 约法的改造
二 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
四 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
五 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
六 帝制战争的副产物
——南北小军阀的产生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一 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
一 一护法运动的序幕
二 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
三 国会第二次解散及张勳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
四 南北分裂
——护法战争的开始
五 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
六 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
七 无结果的南北和会
八 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一 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
二 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
三 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
四 联治运动中南方陈炯明的叛孙
五 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
六 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
七 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一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
二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
三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第一年
四 曹吴的倾倒
五 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
六 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八 北洋军阀的末路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