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孝文与美国人打交道10余年,在美国常驻3年。在《在美国看热闹》一书中,他讲述了自己与美国人交往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且大多数与外交无关。60多篇文章,有通讯,有散文,有评论,也有随笔,体裁不同,长短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描述生动细腻,分析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两个流浪汉给中国使馆把门”、“忘带保命钱”、“抠门老美”、“卖旧货,挣小钱”、“国会议员侃爷多”,光看题目就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再往下看,一个个故事,一次次经历,一份份感受,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扼腕,或令人深思。在作者的笔下,他首先是一个在美国工作生活的普通人。他有常人的喜:美国素有“购物者天堂”的美称,但也有许多陷阱,作者也上过当。有一天,他收到一个装着20美元支票的信封,上面写着“即可兑换”,他很小心,仔细阅读了支票上的说明,发现又是一个圈套,于是将支票扔进垃圾筒,他为自己识破商家的圈套而得意。他有常人的怒: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发表后,中国人被无辜地与“盗窃”、“间谍”联系起来,就连华人小学生也被同学称作“小偷”,作者看着政客们肆意践踏中国的名声,他愤怒了。他有常人的哀:在底特律机场,他为了帮助两位丢失钱包的老人,东奔西跑,到处联系,为此差点误了班机,而当他到达目的地后打电话了解老人是否平安到家时,听到的却是老人在美国生活的儿子不冷不热的应答。他在哀叹,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怎么变得如此冷漠!作者又像一个在现场采访的记者。“纽约世贸中心废墟速写”一文很有现场感:搭起的临时观视台上非常拥挤,30多个中学生站在台上,10多个孩子在吹奏低沉的音乐,其他孩子跟着牧师祈祷。孩子们手举蜡烛,涌动的火苗像巨大的泪珠在闪烁。当然,作者毕竟是一位外交官,他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喧闹的游行背后”一文中,作者走进游行队伍中,与示威者交谈,也在做工作:旁边一个黑人妇女凑过来搭讪:“你们抢走了我们的饭碗。”她指着自己的上衣说:“瞧,我这件线衣这么漂亮,才卖10美元,我们怎么跟你们竞争?”我反问道:“你是想花30美元买这件线衣吗?”“那倒不是,可是我们的服装工人就要因此失业了。”她补充道。我心平气和地告诉她:“贸易就是竞争。谁的东西物美价廉,谁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最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再说,你们在这个领域处于劣势,但在别的方面领先。美国的电脑、飞机、汽车在中国都很受欢迎,这些不都给你们带来了就业机会吗?”这位女士笑笑,没再说话。《在美国看热闹》,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作者不想把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当“正儿八经”的事情来写,也不想把自己的看法和分析当结论强加于人,更不想让读者从这本书对美国得出什么结论。作者说在看热闹,其实也是希望读者把他的个人经历当热闹看,轻轻松松,就像品茶一般。